[上观新闻]工科博士夫妻创业说相声,十年原创好几百段成网红[图]

06.01.2017  16:07

上海交大校长张杰院士(校内称“杰哥”),著名学长姚明(校内称学弟),还友情出镜客串了李宏烨等主创的校庆120周年特别版相声剧《交大不止于读书》,两人都有台词哦。  

女:“在这辞猴迎鸡的日子里……”    

男:“什么词啊,雌猴迎鸡?公猴就不迎鸡了吗?”    

女:“咱俩站台上,我扮演雌猴……”    

男:“哦,那我扮演雄鸡。”    

女:“咱俩演的节目就叫杀鸡给猴看。”    

男:“我也太惨了吧。”    

女:“活该,我都扮演雌猴了,你居然扮演雄鸡,还想不想跟我过了?”    

男:“你本科哪届的?”    

女:“零八届。”    

男:“太好了,那我扮演公侯,你扮演我的搭档——八戒!”(此处应有掌声)    

这是最近上海交通大学跨年晚会上,笑点分分秒秒、网传10万+的相声《石器时代》片段。台上右侧的捧哏男生,是交大材料学院2015届毕业的李宏烨博士;逗哏女生则是他的同院学妹兼妻子、尚在读博的郑钰。  

李宏烨
郑钰

这对工科博士夫妻不仅跨行转业说相声,而且已经为了这份真爱创业了。从上海交大相声协会的会长,到新语相声俱乐部的主席,李宏烨“本硕博”十多年来作为为第一作者原创了超过300段相声,参与创作的则超过700段。仅在2016年,他和以各校大学生为主的团队就原创了180段新相声。    

怎么做到的?李宏烨用相声的口吻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谦虚地讲,我们说的不是相声;不谦虚地讲,我们说的才是相声!”    

原创困难症:抄一段得了?

最近一个月,李宏烨和小伙伴们连续创作30多段相声,从元旦到春节每天在线推,不带重样的。线下则在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上大等多所高校分场次免费演,每场各安排10段左右,也不带重样。用李宏烨的话,这叫他们自己打造的春晚,不过标准提法是“舂碗”,“舂米”的“”。事实上,母校跨年晚会特邀的10分钟客串表演,只是其中的第32段。    

然而,多年之前,李宏烨他们绝不是没有过原创稀缺的时候。    

很巧,在天津学子李宏烨入读上海交大的2003年,交大相声协会成立了。在起初的近两年间,协会成员始终不足两位数。几次演出下来,“原创困难症”挑战着作者们:憋了几个通宵却写不出半点包袱,写了好笑的故事却写不下去了,感觉很好笑演出来却很乏味……在成员中,有时闪过这样的念头:“要不,还是抄一段得了?”但他们的入会原则提醒着自己:校园相声、校园制造,不把人家的段子拿来凑。    

一把筷子折不断,段子粗了力量大。老会长陈曦提出“办相声剧”,每台一两小时的相声剧包含原创相声7段以上,并配有原创串场以及原创背景音乐等。创排过程整整用去一学年,2005年首台相声剧《四士同堂》终于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菁菁堂上演,通过交大学长钱学森回国与有志青年留洋的比较,揭示了不同发展模式都可以奋斗,也都可以热爱祖国。    

一炮打响之后,主创人员又犯愁了。协会成立以来所有的素材积累、所有的精品段子全部耗尽在《四士同堂》中,一批金牌演员毕业后无人可用——是不是积累数年才可以办下一台相声剧?    

这时,正值大三的新会长李宏烨站了出来,“相声剧要每年办一台,而且每年要办全新的。”人是逼出来的,戏是练出来的。又是一年,在上海交大110年校庆之际,李宏烨等推出了第2台原创相声剧——《Dong十三楼》。用校园里“东十三楼”“东10-3楼”“东食三楼”“咚!十三楼”的4个谐音分为四幕,讲述了学校生活中一个简单而有价值的爱情故事,被同学们狂赞。  

姚明参与李氏夫妇(左一、二)等人的相声剧创排

李宏烨兑现原创承诺,年年出新剧,被学生们誉为十年间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和保留节目之一。其中新编相声剧《交大这些事》,将学校发展历史以相声的形式予以展现,还荣膺中国校园戏剧节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    

时光转至2016年,还是菁菁堂的后台,李宏烨和整个协会关注着第12台原创校园相声剧《局遇网》开演。这出讲述大学生创业创新各种故事的相声大戏,吸引了近千名观众来到现场,其中大部分是学生,也有一部分老师和慕名而来的校友。谢幕时,李宏烨等面对粉丝再一次说了同样的话:“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才能坚持下去……”    

是的,在李宏烨相声观众中,既有上海交大校长张杰院士(校内称“杰哥”),也有著名学长姚明(校内称学弟)——而且,2016年4月,他俩还友情出镜,客串了李宏烨等主创的校庆120周年特别版相声剧《交大不止于读书》,两人都有台词哦。  

上海交大校长张杰院士(左)在相声剧中

秘密武器:工科思维研制!

作为12台相声剧都参与的“元老”,12年里测得的3万余次全场笑声中,有2万余次是李宏烨创作的,其中本科4年1000次、硕士2年2000次、博士6年14000次、毕业1年3000次……    

说相声还有“技术统计”?没错,李氏夫妻档的工科博士思维可不是白费,结构化分析正是研制相声的“秘密武器”。    

一个相声分为若干单元(有限元),每个单元对应一个主包袱。”博士毕业前一年,李宏烨应用他们“发明”的《相声的有限元》全套技术,创作了原创相声剧《学长》,预测超过900笑。保守起见,打出了“现场挑战800笑”的霸气口号。在菁菁堂演出2天,分别获得了913笑和894笑,超额完成任务。尤其首场演出,现场观众净笑了足足40分钟,愣是把原计划的120分钟演出拖到了149分钟。算一算,每分钟笑6.13次,每9.79秒笑一次。    

与文青团队大不同,李宏烨组建的创作团队,其妻子郑钰以及王汉雄、郭敏、米彦卿等,来自材料工程、航空工程、计算机工程、船舶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横跨2003级、04级、08级、10级、12级,这么多年级的理工男女在一起讨论创作,正是李宏烨一直追求的原创氛围。  

新语相声俱乐部核心成员(李宏烨、郑钰分别为左四、左三)

在创作和排练中,李宏烨一向是最严格的那个人,他希望团队每个成员都要原创,并把有限元理论掌握好,用专业化的写作方式来写段子、改段子。而且每次演出后,大家都坐在一起观看录像,总结创作得失。每个包袱属于什么搞笑机理,“亮度”和“深度”有没有匹配上,是不是出现“过盈”或者“过透”,单元对比度能否满足“0.35理论”,也就是从单元起始,到观众一笑,进入包袱的时间比例不超过35%——这些问题有时会一直讨论一个通宵。    

至今,李宏烨与他搭档研究撰写了3部相声学理论著作:《说出你的笑:校园相声学》《相声的有限元》《逻辑搞笑实录》。这种科技感十足的创作方法,给校园相声注入了“新能源”:仅2015年,交大相声总产量就是110段,总计制作了1000分钟的原创视频,两项数据都比前一年翻了一倍。而2016年,原创量又增加了六成。  

更关键的是,在李宏烨看来,要做的是创新,让相声不仅仅是两个人说段子。通过与学校教学发展中心合作,他们甚至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教育培训形式——教学相声剧,如《我爱上课》、《牛老师先飞》和《助角》等,几个演员扮演新教师、老教师、好学生、问题学生,把培训中的理念冲突和遭遇的两难问题一并展示,成了最幽默的一堂课。    

他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自己与姜昆不止见过一次,姜老师说过“原创、接地气、不低俗、传递时代思想,这些才是传统相声最重要的传统”。可李宏烨感觉,眼下不少“同行”说的相声,大多是老套路、老段子。他们俱乐部里的三四十人,都希望以相声形式创造一门新的“语言”,比如各种单位的宣传片都能用相声的语言来表达来传播,这也是他们在传统演出之外发展的一类创业项目,“更是‘新语’相声俱乐部的用意。”    

来源:上观新闻 2017.01.05  

原文: 工科博士夫妻创业说相声,十年原创好几百段成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