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如何变成大米?--市农委邀请市民亲身体验“上海新大米”生产加工全过程

16.10.2017  12:16


近日,由来自崇明、奉贤、松江等地的7家稻米企业生产的地产国庆新大米上市,在市农委的统一协调组织下,进入百联集团旗下联华股份的10家大卖场、43家标准超市销售,从9月22日至10月22日,限量供应510吨。从田头到餐桌,打上“安全、健康、放心”标签的“上海新大米”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昨天上午,市农委举办“市民与农民牵手、城市与农村互动——金秋十月上海新大米生产加工观摩及现场品鉴活动”,专门邀请上海新大米育种、种植、加工、营销、烹饪、营养等方面的专家和市民代表150人前往上海新大米主要生产地区之一的松江区泖港镇实地踏勘、亲身体验“上海新大米”生产、加工、烹饪全过程,让市民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品味上海米稻。

在上海新大米供应企业之一松林公司位于松江区泖港镇的大米加工基地,淡淡的稻香弥漫在生产车间内,市民们亲眼看到了“上海新大米”从烘干、轧米再到包装成商品的全过程。企业负责人介绍,松江产上海新大米在国庆前销售火爆,目前该公司以“松早香1号”品种为主的早熟稻米已近售罄,接下去将以中晚熟品种为主。

作为一个人口超过2400万的国际性大都市,上海人口的集聚营造了对农产品的巨大市场需求。这几年,人们消费需求发生变化,吃得更好、吃得更安全、吃得更放心成为新的追求目标。“上海本地新大米我也是今年才知道,十元一斤虽然不太便宜,但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可选择的食物很多,每个人的吃饭量则相对减少了。现在我家大米消耗没以前厉害,买品质好一些,贵一些的好米吃也是应该的嘛!”现场一位张姓市民如此表示。

近年来,上海郊区主动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扩大国庆稻种植面积。目前除闵行、宝山外,其余涉农区均有种植。上海农业供给结构优化的导向是根据需求来调整供给。都市农业根据都市发展要求、市民要求去优化结构。众所周知,通常新米上市期在每年的10月底至12月初,此次市农委计划用三年打造“上海新大米”的统一品牌,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市民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的新米需求,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