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熊猫孕育:怀胎5月 新生幼仔体重仅为母亲的1/993

16.08.2014  18:55

大熊猫妈妈用嘴叼着刚出生的幼仔。大熊猫研究中心 摄

   四川新闻网雅安8月15日讯(记者李杨) 珍贵稀有的大熊猫,无论是它憨态可掬的神情还是黑白相间的毛色,都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这种从远古走来的国宝级生物不仅带给了我们神秘和惊喜,它们孕育后代的历程,更是一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它们如何交配、孕期多长、怎样分娩、喂养幼仔等问题也一直是大众所关注的焦点。为此,四川新闻网记者专程走进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碧峰峡基地,与动管部部长罗波一起,为您揭开大熊猫孕育后代的神秘面纱。

  大熊猫在经历了交配受孕后,就进入了“孕妈妈”阶段。据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一般在每年8月和9月产仔的大熊猫,怀孕期平均约为5个月,最短的72天,最长的324天。

  据动管部部长罗波介绍,大熊猫的妊娠时间差异之所以如此之大,目前的推测是因为这种现象与胚胎延迟着床或胚胎滞育有关。“雌性大熊猫在春季发情配种后,受精卵从输卵管到达子宫并没有立即着床,而是在子宫中游离一段时间后再着床。我们推测,也有可能胚胎是进入了休眠期,也就是早期胚胎停止发育,当身体内某种机制启动后,游离的胚胎才开始在子宫内着床,并开始生长分化为胎儿。

  众所周知的是,大熊猫所生的幼仔非常之小,其新生幼仔的体重仅约为其母亲的1/993。罗波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这是因为大熊猫的幼仔属于典型晚成性种类,即幼仔先天发育不完善。所以大熊猫虽然也会出现难产的现象,但却不像其他动物那样常见和危险。罗波说:“虽然幼仔小,但从大熊猫分娩时的行为表现来看,它们经历的阵痛与其他动物也应该差不多。大熊猫在临产前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厌食、不停变换休息和产仔姿势,有的还会发出痛苦的呻吟。

  据罗波介绍,大熊猫的生产时间,从努责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腹肌收缩开始算起,从1小时到16个小时不等。幼仔产出后,熊猫妈妈会表现出疲劳、呼吸急促、精神紧张、食欲差或厌食等行为。可见宝宝虽小,但妈妈还是生得非常辛苦。除此之外,四川新闻网记者还了解到。在大熊猫的生产过程中,除了帮助母性不强、经验不足的熊猫妈妈清理新生幼仔的胎衣,以免造成幼仔窒息死亡以外,一般来讲,是不需要人为提供特别帮助的。

  野生大熊猫通常每胎只产一仔,而圈养条件下的大熊猫,产下双胞胎的机率却达到了50%。罗波说,这与大熊猫在圈养条件下,营养条件好以及采用了多雄配一雌的多次配种方式不无关系。

  经过了交配受孕、怀孕产仔的大熊猫,是如何哺育自己的幼仔,有哪些趣闻,是否会遗弃自己的“亲骨肉”呢?四川新闻网记者将在本网推出的专题系列报道《【大熊猫宝宝来了】独家揭秘大熊猫孕育全历程之家有幼仔初长成》中,为您一一揭秘。

   知识链接

   关于大熊猫的那些事儿

  野生大熊猫在临产前开始寻找适宜的洞穴营巢。在原始森林里,它们选择古老的空心树洞或大树根际处的洞穴。

  在被采伐过的次生林中,缺少古老大树,它们便选择林中的天然石洞或石穴。

  1990年在四川省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首次发现了已育幼45天左右的野生大熊猫双胞胎幼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