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城市更智慧生活更精彩

24.11.2014  17:12

我们过去只有能力挖掘少量的数据,但现在我们搜集储存了更多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有效运用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去更高效地了解世界,可以说我们现在是从小数据转型到大数据时代的过程中。”昨天在2014上海公共关系国际高峰论坛上,《大数据时代》一书作者、牛津大学网络学院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贝格如是说。

以海量数据为基础的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城市是否会因此更智慧?生活是否会因此更精彩?昨天这场高峰论坛由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文汇报社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以“大数据时代的都市形象和公共关系”为主题,吸引到来自全球300多名公共关系学者和大数据领域专家。与会者一致认为:“大数据”在促进信息消费和服务社会民生上,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大数据广泛利好民生

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的维克托·迈尔-舍恩贝格,昨天现场展示了一组数据:从1987年-2007年,全世界的数据量提高了100倍;2000年75%的全球数据还是模拟数据,但是如今这样的比重已经不到1%了;在最近15年期间内,人类已经完成了从模拟信号世界到数字世界的转变。实际上,海量的数据不是孤立的而是联动的,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也是实实在在的。维克托举例说:在加拿大多伦多,给早产儿戴上敏感的传感器,可以分分秒秒收集他(她)身上的海量个人生理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就能找到这个婴儿在将来出现感染几率从而及早预防;在美国IBM,已经研发出当你走过地板时产生的数据收集法,如果用到老年人居住的场所,一旦有老人跌倒在地就会产生并报警;在德国汉莎航空,会收集飞机飞行时的空气信息,以便于飞机的自动飞行,还可以降低事故概率;在中国,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所有的互联网公司,目前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已经成为常态,像今年“双十一”,支付通畅、货到更及时,就是拜大数据的力量所赐……

信息流让城市更聪明

不仅是民生消费和民生便利,大数据还能大大提高城市的智慧程度。以上海为例,作为世界级的城市和中国面向世界的信息港,已经累积并将继续产生庞大的数据资源。据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在会上介绍,一方面近年来上海通过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发展,极大地扩展数据采集的覆盖面,提高传输的高效率分析,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基础性资源;另一方面,上海已将大数据广泛应用于公众服务、城市管理、应急响应和商业等各个领域,建成了覆盖千万级城市的社区管理网络化平台,还通过交通综合信息平台,让遍布全市的交通浏览感知数据得以在情报板、网站、导航设备等各类终端上共享。

通过过去三年第一轮智慧城市建设,上海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综合排名第一。据市经信委主任李耀新昨天透露,上海已制定了推进大数据应用发展三年计划,有从上而下50个专项,将惠及养老、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等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