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新一轮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30.04.2015  10:51

4月2日,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新一轮建设工作会议在光华东辅楼102报告厅举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委员会委员、核心课程模块建设专家小组成员、核心课程任课教师、相关院系教学院长/系主任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许宁生校长、陆昉副校长出席会议并向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

自2005年原复旦学院成立、2006年推出首批核心课程六大模块课程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建设核心课程180门,近30个院系270余名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及教学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为进一步推进我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复旦大学于2012年10月成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小组并重组模块建设专家小组。经两年多充分准备,本学期起,核心课程新一轮建设进入实质性的全面推进阶段。新一轮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用3-5年时间,在统一的通识教育理念、课程准入标准及授课要求下,建成7大模块50个课程单元的新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许宁生校长在致辞中谈到,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复旦大学一直非常重视人才培养,这与教师对本科教学的热情与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他代表学校向全体教师表示感谢。他谈到,复旦大学在通识教育、书院建设、小班教学等方面已取得好的成效,走在国内高校的前列。但是也必须看到,本科教育在内涵与模式的结合方面还有很大的创新和探索空间,应继续坚持好的做法并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重点推进在通识教育、书院和小班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形成复旦的特色。应注意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平衡发展,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持续创新改革,真正掌握小班教学等新教学模式的要义,在书院建设中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书院文化。本次会议是本科教学创新改革的一个新起点,全校教师参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改革的热情尤为重要。在核心课程新一轮的改革中,希望各位老师能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积极探索。许校长最后希望在十三五规划调研中,全体教师能谏言献策,提出未来五年规划中的本科教学新举措,共同促进本科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陆昉副校长在发言中首先肯定了核心课程任课教师多年来对我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贡献,并详细解释了启动核心课程新一轮建设的原因及重点:深化核心课程理念、提高核心课程质量、制定教学保障措施等。核心课程新一轮建设将成为我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标杆,并且会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核心课程委员会主任孙向晨详细介绍了核心课程新一轮建设的主要内容。复旦学院常务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徐雷就学校相关激励政策进行了说明。

最后,哲学学院王德峰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王德峰老师主持设计了2006年的核心课程六大模块构架,并在此次新一轮建设中担任核心课程委员会委员。王德峰老师谈到,核心课程应以人的培养为基本理念和目标,它既不是跨学科的知识普及类课程,也不是追求知识理论系统性的专业培养课程。王老师结合十年来参与通识教育建设及教学的经验,并以自己开设的课程为例,提出“以问题意识做引领、以经典阅读做依托”的两条教学原则。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新一轮建设,是通识教育理念贯穿我校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关键,是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课程改革“先行一步”,为今后大类课程、专业课程改革积累经验。本次会议的召开,使我校相关教师与院系较全面地了解核心课程新一轮建设的意义和举措,为核心课程全面推进阶段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