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 天下情怀

28.09.2014  17:03

                                                                                                                     

                                                                                                                                同济人要有天下情怀
                                                                                                                                                  □孙周兴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全校研究生迎新大会。今天也是教师节,我能以一个导师的身份在这里跟大家讲话,感到很幸运,我估计我是在同济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上致辞的第一个文科导师。在座不少理工科的同学恐怕还不知道我们学校已经有文科了,同济大学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综合性大学,这是好事,是最近几十年来同济大学最大的变化之一。当然,文科在我校占的比重还比较小。
          各位现在已经成为同济大学研究生了,所以我想,今天我就来讲点简单的,讲讲“同济”、“大学”和“研究生”三项。什么是同济?什么是大学?什么是研究生?问题特别简单,相信各位都知道一点,但恐怕未必深入。
          一、什么是“同济
          从今天起,各位身上都被烙上“同济”二个字,所以怎么理解“同济”,也是各位的责任之一,是各位进校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以后经常要思考的事。我个人以前在浙江大学工作,12年前来到同济,也算是老同济了,对同济这个学校已经有了深刻的感情,所以也希望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同济精神”。
          同济大学是中国少数几所不以地名命名、而以一种精神气质命名的大学。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是“同济”吸引我的地方。现在有人喜欢叫“上海同济大学”,仿佛这世界上还有别的同济大学似的。
          “同济”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其最早见于《孙子·九地》,比喻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校内还有一种说法是:“同济”与德国和德语相关。同济大学的前身是德国人办的德文医学堂,当年德国人还在青岛办了一个大学,叫“德华大学”,以工科为主,但没几年就关门了,师生也被合并到上海同济来了。“同济”这个名字,据说取的就是“德语”的谐音,用上海话念,德语Deutsch差不多就是“同济”。我觉得这个解释比较靠谱。今年上半年我们学校公布了《同济大学章程》,把同济校训设为“同舟共济”。开始讨论章程时,我当时建议把校训设为“同济天下”,表明同济人遍布天下,同济人以天下为怀,以天下为己任。这几年我们学校一直在讲“可持续发展”理念,实际上与“天下”概念是完全相通的。人跟一般动物不一样,人是有“”的意识的,而我们这个“”作为一个物种,如今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险。这时候,我们同济人就要有点使命感了。
          总之,我认为“同济”的精神内涵有两条:一是“同舟共济”,二是“同济天下”。我个人更强调后者。“同济天下”,济人济事济天下,是全部学问的根本追求,也是我校的精神境界。
          二、什么是大学
          说实话现在社会风气不够好,功利主义畅行,商业之风大盛。影响到大学,无论在管理还是学风方面,我们的大学都是有欠缺的。现代大学的开创者威廉·冯·洪堡对大学有三个规定或者说三项要求,是我特别赞赏的,这里不妨简单说说。
          首先,研究与教学的统一,这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原则。大学是自由研究的场所,大学里师生们开展的是自由的研究以及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活动。
          其次,洪堡认为大学得有两个基本品质或基本要素:一是“自由”,二是“寂寞”。“自由”比较好理解,它既包括大学的独立自主性,也包括刚才裴校长讲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进一步,大学的自由研究和教学需要宁静的氛围和寂寞/孤独/专心(Einsamkeit)的心态。若没有这两条,大学就没有实现自己的本质,难言学术。自由是想象力和创造的前提,而寂寞专心是创造的必要条件。虽然我们时代纷乱不堪,但同学们还是要调整好心态,要学会掌控自己,至少各位在学期间,我希望大家能够专心问学,顺利完成学业,在学术上有所创造。
          再次,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人”。洪堡这个想法很伟大,是作为一个“理想”提出来的。若要具体点,洪堡也说了,大学要教给学生们一种自由地选择和改变自己职业的能力。这一点很重要,我完全赞同。我们会发现,好大学的毕业生不一定从事本专业的职业。道理很简单,好大学“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三、什么是“研究生
          在座各位都是硕士生和博士生,我于是在想什么叫“”,什么叫“”?恐怕各位硕士生和博士生未必都知道,各位只知道“硕士”和“博士”是两个学位名称,没有更多的了。其实我们古人已经有良好的解释。《说文解字》里讲“硕,头大也”,就是脑袋很大,有智慧。“硕士”是指知识渊博者、贤德之人、有学问的人。“”呢,本义也是“多、广、大”。《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博,大通也”,可见不但“头大”,而且已经“”了。中国古代所谓“博士”是指“战国至明清掌管图书,通晓古今,以备顾问的高级学官”。这个可以不说。总之无论是“”还是“”,都有一个基本含义,就是“广、大”。
          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却是:硕士不“”,博士不“”,可谓名不副实。这当然有我们教育制度的原因,我们在中学里就已经被分了文理,到大学里被分了专业,到硕士研究生阶段则被分了方向,到博士生阶段则被限于课题。哪里还有“博学”可言?哪里还有“头大”之人?哪里还有完全的人性可言?我们一个个都成了专业机器。
          在这方面,我真心建议各位:要专门,更要博学。因为专门化的前提是博学,因为人不光是为专业技能活着,更是要追求丰富的有创造力的生活。既专又博,是一个当代学者的最高学术境界。
          最后是祝愿。我刚刚在路上估算了一下,我们的硕士研究生们大概要在同济待700天,博士研究生们大概要在同济待1200天(以四年计)。实在不算太多,但对各位来说极为重要。我祝愿大家从今天起,在同济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有意义的。谢谢大家。
          (本文为人文学院孙周兴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在2014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

                                                                                                                          大学、大学精神和大学生
                                                                                                                                                □陈义汉
          一百多年前,中国诞生了同济大学;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同济大学这所古老而闻名的高等学府迎来了历史上最年轻、最贴近这个时代的主人——在座的所有的新同学。作为一名教师代表,我对各位亲爱的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首先,我与各位大学生谈谈大学的演变。
          孔子传道授业解惑。让我们把时光回溯到春秋末年,看看那个遥远年代里人类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追求天地之道的。孔子和他的门生们,一群意气风发、充满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餐风露宿地奔走于天地之间,守护着自己的抱负与信仰,传承并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魂,书写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担当和使命。在那个动荡不安、硝烟四起的年代里,这群知识分子怀着伟大的救世情怀和人生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应该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早期的大学的雏形。
          柏拉图学园。公元前387年,正值青壮年的柏拉图回到了雅典,在这里建立了柏拉图学园。这所学校集传授知识、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和人才培养于一体,尤其注重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学校讲课方式采取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以师生对话、诘难为主,有时也采用讲授法。研究院倡导男女平权,不仅收男生,也招收女生。柏拉图学园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其中最杰出的学生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亚里斯多德。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的高等级学校,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体系的教育机构,也是历史上最早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重要的是,它还开创了自由探索真理的学风和精神,成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德国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是德国古典大学的代表,德国古典大学观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举世公认。柏林大学将传统大学的职能从单一的传授知识推进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使命。
          蔡元培主持下的北京大学。蔡元培基本上完全接受了德国的大学观念,他要求大学生,学法科不是为了个人做官,学商科不是为了个人发财。
          现代大学。纵观今日之高校,大学已经由象牙塔变成了服务社会的智力结构,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大学的理念、制度、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在我们国家,现代大学的构架包括两个层面,即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在宏观层面上:政府宏观管理、市场适度调节、社会广泛参与、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在微观层面上: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
          其次,我与大家讨论何为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这里我重点阐释大学的创造精神和批评精神。
          创造精神是大学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爱因斯坦认为大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应该把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大学也创造社会理想,并把这些理想传递给社会乃至国家,通过实践使这些成为一个社会的文化。科学研究是典型的创造性劳动,当然是大学的一个基本职能,大学的科研成果的多少从一个重要侧面标志着大学对社会的创造性贡献的大小。斯坦福精神之所以被世人称道,关键在于斯坦福大学拥有众多的诺贝尔奖及全美科学奖的获得者,拥有把科学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硅谷效应。
          批判精神的内涵包括:大学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与现实,否定非科学的内容;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大学知识群体对政府决策的参谋和建议。
          最后,我对大家提两点希望。
          第一、志存高远。
          大学生风华正茂、充满了创造活力,代表着文化前沿,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大学》开篇之言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大学》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定为每一个个体的人生理想。
          大学生必须具有国家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不但要点燃和传承学术薪火,还要传承文明的精华,传承历史与良知,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胸有大丘壑、大志趣。人格清高不是骄傲自满。清高是一种不因功名利禄而心动不已的道德品质。大学生要做时代的眼睛,我们要使这双眼睛明亮起来,这是时代赋予所有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关键基点。大学生的心灵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为追求观念和发现而生活,以生产思想为职业;大学生也必须是他所在的社会的负面现象的批评者和现有负面价值的反对者。大学生需要具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对一切现成的、权威的、被人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东西不简单盲从。
          大学生不能随波逐流。随波逐流是没有主见、没有气节的表现。一个成熟的大学生在真理的追求中应该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应该具有独立自主之精神。
          具有独立思想的人以自己的存在为存在,同时又能尊重他人的存在。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并以个体的独立价值参与社会活动。具有独立思想的人胸怀宽广,不拘泥生活的小节,无视功、名、利、财、色、权等的诱惑,即使身处尘浊之中而能保持高洁的灵魂。这些是今天的中国对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大学生的期待和重托。
          最后,我给大家讲述一个典故。传说中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人间的所有痛苦和恩怨情仇,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换取人世的祥和与幸福。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后它们才能得以重生。凤凰投入火中,在火中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成为美丽辉煌永生的火凤凰。“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寓意不畏痛苦、义无反顾、追求卓越、倡导大爱的精神和品德。
          人生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在历经坎坷和磨难之后,生命会变得更加绚烂。无论顺境逆境,我们都要坦然面对,而且始终要拥有一颗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
          感谢大家给了我一个分享感悟的机会!衷心祝愿大家在自己的学习、创造和奉献的人生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谢谢大家!
          (本文为医学院陈义汉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在2014年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小胜在智,大胜在德
                                                                                                                                            □季昕华
          今天刚好是教师节,我建议在座同学一起用掌声感谢我们的老师,祝各位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
          18年前的今天,我有幸和在座的各位同学一样,进入了我梦想中的同济大学。今天,我很高兴、也很忐忑地再次回到母校,和大家交流和分享我的经历和感受,分享我10多年工作中学习到的教训和经验——小胜在智,大胜在德,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确定梦想,大胜在德
          我想过去的十几年,大家可能都是为了父母读书、或者是为了考上名校而读书。现在已经进入了大学,是该有自己的梦想的时候了。只有有了梦想,你才会知道时间应该花在哪些地方,不应该花在哪些地方,哪些知识必须要学,才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往梦想前进。
          大家知道我曾经是国内第一代黑客,拥有着很强的入侵能力。大家想想,如果有这样的能力,而没有很好的品德,那将会对这个社会造成多大危害。而现实情况也的确是,有不少技术很强的黑客,因为没有很好的品德坚守底线而去破坏,最后锒铛入狱。
          记得09年的时候,我去监狱看望一个被判刑的技术很牛的“黑客”,我问他像他这么好的技术,为什么还要去违法写病毒。他说:“我也想找个好工作,但是我只有中专学历,各大公司都不要我,我为了生存,只能写病毒了。
          这个事情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从安全转为云计算,因为我确定了我的梦想,希望能建立一个云平台,让每一个有能力写病毒的程序员、技术高手都可以在我的云计算平台上通过写程序合法、尊严地赚钱,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去破坏。现在我们的平台已经有上万家企业,他们很多就是没有好学历,却非常能写程序的小团队。
          华为在深圳坂田现代化研发基地中有一个华为大学,里面立着一个碑石,上刻“小胜在智,大胜在德”。正是这样的“”把华为培养成国际通信行业的巨头;腾讯把正直作为其企业最重要的价值观,正是这样的价值观才能塑造成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而这都是和我们同济“同舟共济”的校训是一致的,同舟共济,不仅仅是希望我们和同学一起成长,和我们的学校一起成长,更是希望我们能培养我们优良的品德,去和我们的国家一起成长,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大学以前,课程都是固定的,语数外加物理化学或者历史政治,我们只要把有限的几门课程学好,考出好成绩就可以达到目标。但是进入大学后,要学的知识就不是固定了,大学毕业后在社会工作中更是如此。特别是现在的科技进步日益加速,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互联网等新技术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在大学期间养成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设立好我们的目标和梦想之后,我们就要找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以及之间的路径。通过路径的寻找,将任务分解,然后主动学习解决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这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并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
          记得我大一下半年看了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感受到了计算机技术在未来工作、生活中发展浪潮和机会,确定了我学计算机的目标,因此除了上好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外,其他的时间我大部分都花在了计算机相关的学习上,并且很有幸进入同济计算机网络中心,负责学校网站的设计维护和管理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
          敢于尝试创新、善于从失败中学习
          在座的各位学弟学妹应该知道北京、杭州、深圳有百度、阿里、腾讯等很多好的互联网公司,而上海相对较少,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曾问“为什么上海出不了马云?”互联网上有很多文章讨论这个现象,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比较一致的,那就是上海相对缺少敢于尝试、敢于冒险的精神。
          我从大学开始就算是一个同济的异类,大二就开始创业,虽然连续几次创业都没有成功,但却让我养成了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习惯。记得2003年的时候,网络蠕虫非常猖獗,一台电脑连上互联网1分钟以内肯定会被感染。那时我受到中国防治SARS的思路的启发,就像上飞机前要检查每个人的体温一样,我把计算机联入网络前先进行检查,如果不安全,就通过网络设备进行隔离。我把这个创新性的思路和我当时的总监做了汇报, 他了解后鼓励我去实现这个方案,与CISCO竞争。
          这对于我一个刚毕业3年的工程师来说,很兴奋,又很忧虑。兴奋的是要和以前只能仰望的国际巨头同场竞技,忧虑的是就我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如何能担当此任。在华为包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氛围下,我转变成了一个产品经理,开始招团队,分析需求、做产品设计和开发。这过程中遇到了团队管理、硬件不稳定、协议兼容性弱、性能差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学习,不断的修改完善,最后形成了华为的SPES产品。这个产品不仅在华为内部全面使用,解决了华为内部的安全问题,也形成产品对外销售,获得了巨大的销售额。
          正是无数这样的创新和尝试,从失败中学习和积累,努力拼搏,小步快跑、不断完善,才造就了华为、腾讯、阿里、百度等一个个优秀的民族企业。
          这几天有一个特别热的新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总经理张亚勤先生从微软离职加盟百度。其实我们要看到的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行为,在他背后,还有一群原先在外企的高管,回到国内,加入互联网公司。这表明了两个趋势,而趋势是谁也无法阻挡的:
          第一,中国正在快速崛起。改革开放、社会稳定、巨大的市场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机会,使得整个国家国力有了质的飞跃,使得中国的企业能快速发展。这是我们这一代的机会,但更是你们的机会。
          第二,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它的平等、开放、快速等特点、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在逐步地改变、甚至颠覆传统的IT厂商。曾经辉煌的Nokia被Apple 和小米打败,Intel和微软被 ARM和Google压得喘不过气,IBM、Oracle、EMC 被云计算挑战。互联网正以它无坚不摧的力量,越来越多地和线下融合,和传统企业融合,和我们的社会融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可穿戴设备,一波波的技术推动着我们社会的不断发展。
          “小胜在智,大胜在德”。在如今充满变革创新的时代,做为同济学子,我们既要传承脚踏实地的优良学风,也一定要能仰望星空,跟随时代的浪潮,勇于追梦,勇于创新,学智和树德并举,注重优秀品格的塑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迎接着新一轮创新的浪潮,我们一起同舟共济,谢谢!
          (本文为96级校友季昕华作为校友代表在201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我与同济的这段“济遇
                                                                                                                                            □吴益婷
          三年前的盛夏,我孑身一人拖着拉杆箱,手里攥着大大小小的报到文件来到同济。此时的同济,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志愿书上的代码,是父母师长同学口中的同济;而当进入校门,拉杆箱在减速带咯噔的那一下,四周郁郁葱葱的苍天大树映射着盛夏斑驳的光影,不远处挥着手的毛爷爷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陌生而又新鲜,与我曾无数次幻想过同济不同,眼前的一切是如此真实,让我怦然心动。我不知道面对偌大的校园我是否会无所适从,但从寝室到食堂只需要5分钟的路途,我知道属于我的“济遇”在这一刻悄然开始。
          三年来,穿梭在南北楼的轻快脚步、和平大道梧桐树下的晨读身影、图书馆书页的翻动声、凌晨从窗户透出的微弱灯光伴随着我的成长。“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风让我感受到了百年同济在时代风雨中打磨出古朴厚重。同济集教学、科研、创新创业、国际交流和跨学科发展为一体,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我们可以在其上书写不同领域的篇章。同济对于我而言更多的是尝试,是走出寝室那张锁住你视线的小小书桌,是用理解运用代替死记硬背,是与不同领域的思想碰撞火花。同济是包容的,你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展现自己的特长,利用学校丰富资源进行科技创新,或是提前规划职业发展,尝试创新创业。同济是广博的,你不仅可以接触世界顶尖科技和前沿文化,还可以出国交流,培养“同济天下”的胸怀和视野。但不管如何选择,我们都必须珍惜每一天,点滴汇聚苍茫大海,在同济这片热土上留下为青春为梦想奋斗过的痕迹。
          同济往往给人留下稳重严谨的印象,但她也有浪漫的一面。我相信过不了多久,同济对于你们,将会是开春漫天飞舞樱花飘落,秋日草坪上的暖阳私语,深夜综合楼的璀璨夜景……这就是同济的别样情怀。三年的同济生活,我享受着这里的种种关怀:食堂种类丰富价格便宜,宿管阿姨亲切可爱,社团组织丰富多样,各类活动层出不穷,十大歌手、校庆晚会、缤纷地球村、女生节、艺术节和各类讲座让我们的课余生活充实且又精彩。
          百年名校,是107年的世纪珍藏,是一万四千里办学之路的荡气回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这一路凝聚着每一个同济人的心血和灵魂,我们在国家建设中挑起大梁,在各行各业里独当一面。这一切的一切孕育出了不一样的同济气质,值得我们悉心品味,无论你身处上海的任何角落,只要看到10号线那一抹浅浅的紫色,就会感受到家的方向。
          还有1年我就要毕业了。我时常会惋惜曾经错过的讲座或者活动,遗憾绩点还差0.1就能取个整,时常会想起图书馆对桌那个没有勇气打招呼的男生。但过去的不会重来,我们要尽心度过在同济的每时每刻,不要让惰性滋养遗憾,临走时不留下悔恨的泪水。同济不大,围不住我们绽放的青春;同济也不小,盛的下千万人的梦想。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
          (本文为校学生会主席吴益婷作为老生代表在201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