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21%大学生试水股市 资金来自父母或自己积蓄

23.08.2015  19:50

  “大学生炒股”是今年中国高校校园的一个热词。究竟有多少大学生试水股海?面对近两个月间股市的大起大落,大学生股民的心态又如何?从今年6月初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一支学生调研团队深入本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20余所高校,发放收集了2000多份“上海大学生炒股情况问卷”,历时64天,完成了一份《在沪大学生的股市沉浮》报告。

   大学生炒股是少数

  报告引用数据后分析认为,今年初,伴随着新一轮牛市启动,确实有一定数量90后大学生投身股市,不过,大学生股民数量有限,即便入市炒股时间也有限;同时,面对近期市场大幅起落,绝大多数炒股学生心态稳健。前期,有网络称所谓的大学生退学炒股、大学生借钱炒股、大学生炒股影响学习等等,均属个别现象。

   九成学生缺少专业知识

  报告显示,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炒股者占21%,而没有炒股的学生比例达到79%。从问卷调查结果中可看到,无论炒股与否,有96.2%的大学生对炒股完全不了解,只有绝少部分对股市有着很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而不参与炒股的大学生提及原因时,也多是因为没有资金和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由此可看出,大学生对于股市的知识还是十分匮乏。

   投资数量有限心态稳定

  调查同时显示,对于炒股的大学生来看,多数大学生都是为了恰逢牛市增加收益以及自身对股市的兴趣,只有少部分人是盲目跟风。多数大学生(约59%)在股市中投入了不到一万元人民币,而这部分钱基本来自父母赞助和自己积蓄,几乎没有借钱和贷款的现象,而炒股时间大多在每天三小时以内(约80%),也不存在普遍影响学习的情况。对于股市近期的大跌,大多数受访学生股民的心态稳定,无论盈亏,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投资意识和心态是十分稳健理性的。调查中,看情况以及支持大学生炒股的比例达到了近89%,只有11%的大学生不支持炒股。

   炒股是为了增加“阅历

  调查还透露,学生炒股与所学专业有关。受访大学生股民中,学习经济、金融类专业的占到了68%,而文科炒股学生比例仅占5%。当问及学生股民投身股海的目的时,许多学生的回答不仅是“赚钱”,他们认为更重要的是“提高投资理财能力”、“加强对金融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增强个人承受风险的心理素质”、“丰富人生阅历,提早适应社会”。

   学生希望受到专业辅导

  报告介绍说,美国政府规定每年四月是“青少年理财教育月”,在这个时期,包括银行在内的各家金融机构会派员到全国各地学校进行理财教育。如此一来,学生就有一定的投资知识和风险意识。今后中国股市无论向好还是偏淡,关注投资的大学生数量还是会继续上升,希望有关部门及高校能给学生同样的专业辅导,使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投资能力、风险预估能力和抗打击能力,适度转变投资风格,进行更为理性的股票投资。

  此次调查过程中,还访问了多名家长。大部分家长表示,花一点小钱,让自己孩子在市场中历练一番,还是利大于弊。一名受访家长甚至这样说:“虽然大部分父母希望子女赢,但我还是希望儿子亏一次,亏了以后他才能反思,好好学习。我不能用我儿子的炒股特点来以偏概全地形容所有大学生的状况,但我想,和他一样想法的绝对不在少数。大学生总归要经过几年的磨练,才会慢慢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