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上海地区成果展示及工作推进会在我校成功举行

14.10.2015  19:38

       10月13日下午,首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上海地区成果展示及工作推进会在我校召开,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冯刚、国家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副局长孙爱萍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教卫党委副书记高德毅、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上海地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分管负责同志及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部门负责同志,上海部分高校学生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主持。本次网络文化节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社会工作局的指导下,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文汇报社、上海大学等五个单位共同承办。期间,活动得到我校宣传部、文明办、校团委、学工办以及研工部的协同努力和大力支持。

       会议开始前,与会代表首先现场观摩了上海地区首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上海地区成果展,共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0余所上海地区高校参展。代表们在展板前流连忘返,感叹网络文化节的丰硕成果。尤其我校精心制作的三个篇章的主题展板和形式新颖的互动交流机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上海大学网络文化节展板分为“传承爱国志”、“乐韵谱华章”、“创新青年行”三个部分。其中,在“传承爱国志”部分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校于2014-2015学年冬季学期推出的课程《大国方略》,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精神,现场展示的《大国方略》丛书也颇受欢迎。在第二部分,我校开展推进的“高雅艺术进校园”“诗乐同行”等文化艺术活动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大学生的文化陶冶。第三部分“创新青年行”生动展示了我校在第十二、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优胜杯”以及在创业、创意方面所取得的优秀成果。

       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同志首先向大会致欢迎辞。金校长向与会来宾介绍了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我校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譬如学校打造了“上海大学志愿者”官方网络平台,将学校的一百多个志愿者队伍和万余人次的志愿者活动集结到一起,为全市最大也是人数最多的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建立起属于他们的网络空间;学生自主创建的“上大信使”微信公众号全年累计浏览量125万人次,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同时,他提出了移动互联时代要做好工作必须要具备的五大思维,即“碎片化思维”、“粉丝思维”、“焦点思维”、“快一步思维”和“第一思维”。

       接下来,上海市教卫党委副书记高德毅同志致辞,介绍了上海市网络文化建设的成果及经验,并对下一阶段上海市网络文化工作的推进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首先要增进高校之间网络文化方面的互动;其次要增进服务学生的相关工作;最后要进一步建立网络文化工作的长效机制。

       随后,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代表发言,阐述本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和今后的建设思路。上海戏剧学院学生张秋思代表大学生作交流发言。

       会上,文汇报社党委副书记谢海光同志介绍了第三届“我的中国梦·最美中国”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获奖情况及首届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承办工作情况并对2014年“我的中国梦·最美中国”全国大学生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优秀成果进行了表彰和颁奖,我校荣获大赛“最佳组织奖”。

       之后,国家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副局长孙爱萍表示,青年是互联网的未来,青年大学生更是互联网的主力军,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活动是一次集聚青年大学生的力量共建网络文明的积极尝试,有利于提升青年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宣传核心价值观,传递青春正能量。

       会议最后,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冯刚强调,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正是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他希望,各地各高校在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把握思想性,不断丰富网络文化产品内涵,网络文化作品要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网络育人功能;要注重把握规律性,不断提升网络文化产品的影响,网络文化产品创作要遵循网络语言特点、网络传播规律,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要注重把握艺术性,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创作质量,网络文化产品创作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既要结合师生工作生活实际,又要体现师生的艺术素养和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