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红蓝双方“机甲战队”在飞机支援下奋勇征战

29.05.2017  19:33

5月20日,一场特殊比赛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中心进行,机器人和无人机们灵活有序地进行着穿梭、组队、进攻、防守,仿佛眼前上演着一幕真实的“机甲大战”,这是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东部赛区比赛现场。 

本次比赛的主战场分划了双方启动区、补给站区和补给站禁区、公路区、资源岛区、荒地区以及空中机器人区六大区域。比赛分为红蓝双方,各方均由不同功能的8台机器人组成。随着一声令下,大战开始,红蓝双方机器人在各自战区相互配合,跨越不同区域,一方面向对手发射大小不同的子弹进行攻击,另一方面又要时时躲避对方子弹的袭击,以尽可能保存自己的血量。击毁对方基地或者比赛结束时机器人总剩余血量较多的一方,即可获得比赛胜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比赛双方还各自拥有一架无人机,可以在地面抓取子弹对己方机器人及时进行弹药补给,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比赛开始后,只见场上大小子弹纷飞,双方机器人或躲闪,或出击,或侦查,或迂回,空中无人机则伺机抓取地上散落的子弹,并运输到己方机器人上空,进行准确投递。机器人和无人机配合默契,双方战斗异常激烈。场内的观众被精彩战斗吸引,不时发出阵阵欢呼声和鼓掌声。 

这些战斗力极强的机器人和无人机是如何操作的呢?原来,奥秘隐藏在赛场地之外。与赛场几十米之隔的操作间里,红蓝双方队员正坐在电脑面前,紧张地操控着各自的机器人和无人机。据介绍,此次比赛采用远程操控模式,每辆机器人和无人机上都装了视觉感应系统和操作系统,双方队员在远离战场的操作间里,通过电脑传输的画面,与机器人同步观察赛场情况并进行远程操控,指挥机器人战车和无人机进行战斗。这里才是战斗的指挥中枢。  

这些战斗力极强的机器人和无人机是如何操作的呢?原来,奥秘隐藏在赛场地之外。与赛场几十米之隔的操作间里,红蓝双方队员正坐在电脑面前,紧张地操控着各自的机器人和无人机。据介绍,此次比赛采用远程操控模式,每辆机器人和无人机上都装了视觉感应系统和操作系统,双方队员在远离战场的操作间里,通过电脑传输的画面,与机器人同步观察赛场情况并进行远程操控,指挥机器人战车和无人机进行战斗。这里才是战斗的指挥中枢。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Robomaster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大疆创新发起并承办,是一个专门为青年工程师打造的机器人科创平台,致力于培育新时代的复合型科研人才及下一代青年工程师。据悉,本届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200余所重点工科院校的200多支机器人战队,近7000名优秀青年工程师参与竞赛。对抗赛依照分区赛、国际踢馆赛、全国赛三个阶段依次展开,分区赛分为北部、东部、南部、西部四大赛区,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东道主,承办东部赛区比赛。  

上海交大参赛队伍的机器人在赛场上表现不俗,很抢眼,这与学校长期以来重视学生的科创教育是实训密不可分。作为工程训练中心对外开放的重点实验室,上海交大机器人创新实验室不单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场所,还提供了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加工服务。机器人战车制作过程中,队员们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现有的3D打印、激光切割等服务,免去了额外寻求加工的时间成本,备战过程中亦获得工程训练中心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技术指导。  

为推动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交大与多家知名企业成立了校企合作联盟、校企联合实验室、共同设立研究项目。以学生创新中心为例,2016年以来,中心先后与英特尔共建IoT智能硬件联合实验室、与天威集团共建3D打印中心、与上海市金山区、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联合打造的“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金山实践基地”、与华为签署共建创新人才中心的校企合作协议、与大疆和思岚科技签署实验室共建协议,与xilinx、intel psg共建了FPGA实验室;同时,与其它15家知名企业达成实验室及课程共建意向;借助企业的最新技术平台,学生创新中心引入企业工程师与各学院优质师资建设相应的通识课程,引导学生围绕前沿的实验平台形成创新课题。  

来源:《上海科技报》 2017.05.27  

原文: 大学生红蓝双方“机甲战队”在飞机支援下奋勇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