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发布《互联网与当代大学生系列研究报告》 整体呈现中国90后大学生全新形象

27.04.2015  20:16

复旦大学国家网络传播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日前联合发布《互联网与当代大学生系列研究报告》。大学生群体是当代社会的生力军,亦是活跃在互联网中的重要力量,对这一群体在网络中的行为及其呈现的社会心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系列报告以“大学-学生”两阶段随机抽样的方式,从覆盖不同地域、不同办学层次(包含C9、“211”、普通本科、大专院校等)的中国大学中抽取1708位新浪微博大学生用户,通过对样本近两年间发表的所有博文进行质性内容分析,立体化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和全新的时代特征——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深度解读他们的理想、追求、愿景和情趣。

系列报告包含《90后大学生政治社会心态报告》、《大学生眼中的十大争议性话题》、《大学生如何看待互联网影响力人物》、《“三高三低”心态特征与大学生政治参与》、《“丰裕一代”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新思路》、《大学生的“理想恋人”》等十余篇子报告,将于五四青年节前后陆续推出。

报告指出,与社会上对90后“自私”、“娇生惯养”、“拜金”、“非主流”等刻板印象不同,90后大学生从容、理性、务实,是有希望的一代、值得信任的一代、充满正能量的一代。深究其成长环境和时代特征,“丰裕”或成解读90后的关键词。40、50后是“匮乏一代”,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早年建设的举步维艰都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烙印;60、70后是“温饱一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今天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80后是“足用一代”,他们享受着前几代人无法比拟的物质条件,快速变迁的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张力,也为80后创造了更大的空间。90后作为真正的“丰裕一代”,不仅生活在丰厚与充裕的物质环境中,还成长在发展机会增多、空间增大,流动渠道畅通,社会态度兼容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伴随中国经济高歌猛进,90后大学生自然而然地享受物质丰富所带来的种种优越,他们是“改革开放30年成果的孩子”,追求“物质”却不盲目崇拜“物质”;伴随市场经济深入人心,90后大学生崇尚竞争,相信能够通过个人努力实现梦想,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伴随互联网迅猛发展,90后大学生全面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冲击,他们愿意向西方学习但仍然大力推崇传统文化,重视家庭观念,提倡理性爱国。“丰裕一代”成为我们理解当代大学生理想图景、价值观念的钥匙。

一、物质观:高生活追求、高个人奋斗
与传统观念中追求金钱、权力、社会地位等的人生观不同,90后大学生群体更愿意追求舒适的生活,表现出从容的物质观。在对人生成功核心要素和理想社会核心特质的判断上,大学生群体也更重视生活元素:在表达了态度的样本中,27.1%的大学生认为人生成功最核心的要素是舒适,接下来是成就感(15.0%)和美满家庭(10.7%);23.5%的大学生认为理想社会最核心的特质是舒适,接下来是安全(10.1%)和富裕(9.5%)等。可见,对生活在物质充裕的环境中的大学生而言,权力、金钱、地位并不是首要的追求目标,高品质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追求舒适的人生并不代表不愿奋斗。相反,90后大学生注重个人奋斗,表现出很强的发展效能感。发展效能感指个体对梦想和希望的看法,以及对自身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期。在可清晰判断其态度的有效样本中,有34.0%具有强烈发展效能感,56.0%有一点发展效能感,完全没有发展效能感的学生比例仅有9.9%。这一结果表示,90后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认为有志者事竟成,努力就能成功。

此外,在对平等的看法上,大学生群体认为机会平等比结果平等更为重要,这折射出了大学生对未来发展与个人奋斗之间关系的理解。数据显示,89.0%表达了态度的大学生强调机会平等优先,仅11%的人强调结果平等优先。换言之,大学生倾向于认为,为个人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起点与平台更为重要,最后结果的差异则有赖于个人的努力与奋斗。

二、人生观:张扬个性,绝非任性妄为

90后一代注重个性的发展,尊重个人选择。在可清晰判断其态度的样本中,94.8%的大学生对个人权利持正面态度。他们最关注、议论最多的公众人物韩寒、王思聪和马云,均有独特的个性。他们反对条条框框的束缚,希望能依据个人选择决定诸如婚姻、生死等重要人生阶段。在可清晰判断其态度的有效样本中,88.2%的大学生支持婚前同居,无人反对安乐死。

虽然90后拥有前卫、开放的思想,他们却不会任意妄为。对待争议性话题,他们态度谨慎,不贸然表态。以转基因话题为例,持支持或反对意见的比例分别为0.6%、1.1%,其余态度未明。在原则问题上,他们更有自己的底线,有强烈的是非判断标准。在可清晰判断其态度的有效样本中,98.2%对吸食软性毒品(如大麻等)持反对态度,仅1.8%对此表示支持。

三、社会观:经济治理崇尚市场竞争,政治“冷感”寄改革希望于国家

90后大学生崇尚市场竞争,相信市场主导的经济治理方式。有学生明确表示,垄断必然有弊端,没有竞争就不会有进步。在可清晰判断态度的样本中,大多数(66.8%)大学生相信市场主导是更好的治理方式,29.6%认为政府与市场需要相互配合。

相比于个人发展,大学生群体对政治生活、公共事务议题的态度相对冷淡。数据显示,60.1%的大学生的微博内容与公共议题“基本不相关”,80.9%的大学生的微博话题与政治“基本不相关”。与大学生呈现出的高发展效能感相反,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相对较低,即对于自己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通过政治参与影响政治过程的信心不足。数据显示,仅1.5%的大学生政治效能感“强烈”,15.8%“有一点”政治效能感。

虽然90后大学生群体不关心政治、政治“冷感”高,但其有着较高的政治认同,在可判断其态度的样本中,69.6%的大学生对体制持正面态度,93.0%认为中国未来的政治社会变迁将是和缓渐进而非剧烈突变的。大学生对我国未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乐观态度和理想化期待。在表达了态度的样本中,对政治形势持乐观态度的比例为80.6%,对未来经济走势持乐观态度的高达97.6%,而对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形势持乐观态度的比例分别为92.3%与89.1%。

四、文化观:开放的传统主义者,告别“愤青”,理性爱国

在信息极度丰裕的环境中成长,90后大学生亦是真正的互联网一代。面对多元复杂的文化和欧风美雨的冲击,90后一方面对西方思想文化持开放态度,另一方面,亦对传统文化非常推崇。

在可清晰判断其态度的有效样本中,97.7%的大学生支持向西方学习。与此同时,在可清晰判断其态度的有效样本中,98.6%表达了对父母的重视,88.1%表示支持传统家庭观念,包括结婚生子、传宗接代、赡养父母等等,95.4%支持弘扬传统文化。

就国际问题而言,90后大学生态度积极、理性、不极端。与传统大学生“愤青”的形象不同,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反对强硬的民族主义立场(在可判断态度的样本中达83.3%),认为中国应当在维持民族传统的同时,以开放理性的心态去借鉴和吸收西方的制度和文化。有博主表示,日本虽然在历史教育上不够诚实,但国民素质仍然值得学习。此外,在可判断其态度的样本中,强调国际关系应互惠合作的比例高达91.3%。

五、恋爱观:重精神轻物质,拼能力比“拼爹”更重要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资源愈发充裕,年轻人更加有余力和精力对精神层面展开追求。90后大学生更看重恋爱对象精神交流与情感支持的心理特质,更看重恋爱对象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相对而言较少关注外貌、身材、家庭背景等,拼能力比“拼爹”更重要。

具体而言,21.4%的男性和20.2%的女性选择恋爱对象时最看重的要素为性格要素。26.1%和31.0%的男、女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时最看重综合素质。在这些最看重综合素质的样本中,70.7%的大学生认为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为情商高、交往能力强,20.7%的大学生认为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为工作能力和工作上的发展潜力。如果将综合素质中的交往能力(情商高)、学习能力(智商高、名校毕业、受教育程度高)和工作能力强等概括为“能力”,那么有11.3%的男大学生和11.6%的女大学生最看重恋人的能力,远高于看重家庭背景的男生(3.0%)和女生(3.9%)。此外,在最看重综合素质的学生中,有38.3%选择认为最重要的综合素质为共同语言、浪漫或幽默感(男生的比例为32.9%;女生的比例为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