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作者、牛津大学教授做客华东师大 教育大数据切不可滥用

22.11.2014  02:06

晨报记者李星言 实习生吴婕妤   “如果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把学生贴上标签,这就是一种滥用!”《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昨天应邀做客华东师范大学,畅谈大数据将如何深刻影响学习与教育的未来态势。

教育将实现“私人订制

维克托是开大数据系统研究之先河的学者,最早洞见了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有多达一百多篇论文发表在《科学》《自然》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其著作《大数据时代》被誉为目前最权威的著作,畅销全球。

在维克托看来,蓬勃发展的在线教育产生了大数据,使得教育不只是“你讲我听”、考试评分或是选修科目,“大数据可以展示那些以前不可能观察到的学习层面”,进而可以基于学生的需求实现教育的“私人订制”。大数据还能够帮助教师确定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趣味性。学校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也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从而减少社会收入差距和社会差异。

而从个性化而言,在现行教育模式下,老师往往难以照顾学生最个性化的需求,而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将有所改变,并会改变传统学校模式。在他看来,未来学生主要在家通过网络上的个性化课表学习知识,定期到学校里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交流。

勿用大数据给学生分类

伴随大数据普及,也发生了不少滥用现象,或是成为一种炒作手段,而这也引起了他的重视。

大数据也有黑暗的一面”,维克托表示,比如技术手段将可以把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事无巨细全部记录,他们的隐私或者曾犯过的错误也会暴露在雇主或学校面前,但这未必是好事,“我们要利用大数据改善学习,而不是通过大数据淘汰掉不好的学生”。

现场还有不少人担心,“如果大数据表明一个学生不适合学工程,但他本人又喜欢工程学的内容怎么办?”对此,维克托表示,这也是大数据被滥用的一种形式,大数据只是用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不能用来被贴标签。

如果我们要通过大数据预测一切,在降低了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自由度,正确的做法是运用大数据来帮学生习得想要的知识,而不是使用数据来把他们进行分类,或者贴上差生的标签。

他建议,应设立相关法规或问责制,促使大数据的分级利用或授权许可,甚至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销毁一批大数据,以保证其不被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