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报》刊发评论文章 《让劳动教育在东华校园里扎根开花》

02.07.2021  10:40

劳动教育,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自有其因。

从马克思倡导的“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人类”哲学观,到中华民族崇尚的“耕读传家久”“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理念,无不拓印出勤勉劳作为社稷之基和安生之本。时代大潮汹涌向前,中国从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时代对于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发展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目标,一连串的响鼓重锤彰显了劳动教育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推动着新时代劳动教育回归初心。

无论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还是我们生活的蒸蒸日上,都离不开无数体力脑力劳动者的手足胼胝。万物生长,各自尊贵。不管是火车上枕着蛇皮袋打盹的进城务工农民,还是工厂里机器旁流水线上不辞劳苦的工人,抑或是在实验室驶向星辰大海的科技工作者,都无一例外地值得我们敬重。著名作家梁晓声说,“中国人心里都暗怕着一种平凡的东西,那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平凡与不凡是每个人必须直面的人生哲学命题。用心把一项工作做到极致就是不凡。所有的不凡无不来自平凡劳作的日积月累,所有的成功都源于筚路蓝缕的耕耘。如你如我,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勤勉奋发,支撑着国家的阔步前行。

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有专业普泛之别。当前劳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超越形式而确保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我们理所当然需要重视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多彩,但更需属意劳动助益“人的全面发展”。诚然,国情考察、军事训练、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等是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但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广泛运用,劳动的内容和形态已超出了以体力为主的物质生产劳动范畴,创造性劳动才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鹄的。在创造性劳动中,大学生能够体验思维创新激发的力量,领略潜能开发伴生的快乐,切肤感受创造价值带来的幸福。

鉴往以知来,循道以致远。东华大学有重视劳动教育的良好传统,但面对新时代的新考卷,尚需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如何落实落细劳动教育,使其真正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创新的育人实效,考验我们的智慧和决心。攻坚克难靠合力,实现突破须聚力。“立足教学主阵地,抓实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拓宽劳动育人渠道,设立专题劳动教育活动”“ 依托校内外多平台,开展劳动教育日常实践” “激发劳动创造潜能,形成校园劳动文化”……我们相信,在业已搭建劳动教育改革的“四梁八柱”推动下,劳动精神假以时日会在东华校园扎下根系,茁壮成长为郁郁苍苍的参天之树,最终融入莘莘学子的筋骨和血液,成为撬动素质教育的强大杠杆。

东华大学报》4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