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1.07.2014  21:05

 

6月27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成立大会,校长曹德明到会讲话,校党委组织部部长张静主持会议。

为进一步促进政治学一级学科建设,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学术高地,为中国“走出去”国家战略提供智力支撑,以服务国家对外深入开放,聚焦国别区域研究形成特色,学校经广泛调研、认真酝酿,决定整合资源,突出优势,创新机制,于2014年6月成立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ublic Affairs, SIRPA)。

曹德明对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建立在学校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知识服务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他强调当前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坚持特色立院,形成政治学研究的外语院校优势。上外有多语种优势,也有政治学科发展的良好基础,上外的政治学要与其他高校错位发展,在一些具体领域形成优势。要促进学科融合,促进政治学与语言文学学科和其他社会学科的交叉融合,重点要推进区域研究、国别研究,为国家对外战略和人文交流担当智库。

第二,面向国际一流,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建设。新学院应进一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国外高校建立更多、更稳定的学术联系,拓展学生互换及联合培养项目,形成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国际化团队,探索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新机制。

第三,明确长远规划,探索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的办院新路。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是上外创新机制体制、深度融合教学与科研的一次重要探索,要更新观念,探索道路,让教学与科研相砺相长。科研人员要结合研究前沿,担任必要的教学工作,教学人员也要搞好突出研究型教学,实现教学、科研的双丰收。

第四,确保平稳交接,实现本科生教学工作顺利移交。对调入的本科生,学院必须加快做好教学工作的平稳过渡,并尽快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创新高端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会上,张静宣读了关于郭树勇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宣布郭树勇教授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

之后,郭树勇做就任发言。他首先感谢学校的信任,感谢全院师生的合作与支持。他说,加盟上外是他的荣幸。学院现在有很好的基础,这是几代上外政治学学者共同奋斗的结果。学校让他担任院长,是对他的信任和重托,更是对他的考验和鞭策。他决心在学校领导下,团结全院教工,倾听广大同学呼声,恪尽职责,迎难而上,为学院的科学改革、发展、稳定做出应有贡献。

会后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就围绕如何落实学校要求,谋划学院长远发展规划,结合学院过渡安排,进行了热烈讨论。

上外政治学科的研究机构正式发轫于1980年,学校以俄语研究的优势建立了苏联问题研究室,并先后发展成为苏联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等专门研究机构,着重国际政治、比较政治领域的研究。同时学校以中东研究所这一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为龙头,欧盟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这三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为支点,G20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海外利益研究中心、中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伦理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南亚东南亚研究所、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等校设研究机构为支撑,形成了以国别区域研究为特色的政治学科智库群与研究机构体系,积极发挥上外多语种、复语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优势,在国际重大问题、中国对外交往和国际人文交流方面开展了诸多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工作。

上外的政治学科发展始终坚持学科融合与问题导向,注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在一些具体领域注重发挥特长促进学术交流,并具有一定历史基础。1987年8月,上外、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就发起、并在上外召开了上海国际关系理论讨论会,这是我国专门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其召开被认为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在全国兴起的重要标志,受到国内外的密切关注,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在该学科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政治学一级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具有两份核心学术期刊《国际观察》、《阿拉伯世界研究》和一份在美国出版发行的国际期刊《中东与伊斯兰研究》(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in Asia]),具备政治、经济、传播、法律、文化多个跨学科研究方向的优势学科,其发表的论文转引数等指标一直名列国内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