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季】让大学成为人生加油站——樊丽明校长在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05.09.2014  17:38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九月的校园,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每年这个时候,学校都会迎来一批朝气蓬勃、踌躇满志的新同学。对于在场的各位2014级新生而言,这是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时刻,是你们人生旅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祝贺你们成为新一代上财人!我也借此机会,向辛勤培育你们的家长和老师,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谢意!

      同学们,从现在起,你们将与上财结下毕生之缘。这方校园里的绿叶红墙,将成为你们共同的青春底色,记录你们的努力,见证你们的成长。我相信,你们会和一代又一代上财人一样,为自己今天的选择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你们入学第一课,我想与大家分享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我们的学校,二是关于我们的期待。希望借此帮助你们尽快融入上财,开启一段充实而愉悦的大学之旅。

      上海财经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1917年,上海财经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商科在金陵应运而生,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哈佛大学商科博士杨杏佛先生担任商科主任。1921年,为适应商学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东迁上海,创建上海商科大学。中国首位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时任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先生兼上海商科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马寅初先生担任首任教务主任。这是一段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因为我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财经学府。1932年,学校独立建制,定名国立上海商学院,成为当时国内唯一的一所国立商科类本科院校。新中国成立后,学院更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和姚耐担任首任院长、副院长。1952年前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华东地区20余所高等院校的商学院和财经系科相继并入,学校成为当时华东地区唯一的财经类高等学校。一时之间,名士云集,群贤毕至,有专长世界经济学的褚葆一教授,会计学的李鸿寿、龚清浩和许本怡教授,财政金融学杨荫溥和周伯棣教授,西方货币金融学的刘絜敖教授,著名的货币史学家、钱币收藏家彭信威教授,统计学的褚凤仪和邹依仁教授,有兼通经济学和语言文字学、被称为中国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教授,有在东京审判中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教授,还有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的奠基人胡寄窗教授,新会计学科体系的创始人娄尔行教授等,创造了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学校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1985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陈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上海财经大学协议,掀开了学校历史上崭新的一页,为学校事业发展搭建了更加宽广的平台。

      上海财经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特色作为我校立校之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匡时的办学理念。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以“经济匡时”为使命,坚持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在服务国家战略,融入社会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早在1934年,马寅初先生就以“经济匡时”砥砺学子,这四个字作为校训之一,被一代代上财人恪守至今。二是经管学科特色显著。学校目前是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从规模上看,2/3的学生与老师都集中在经济和管理两大类;就水平而言,根据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学校统计学全国第4,应用经济学全国第6,工商管理全国第8,理论经济学全国第10,是国内财经院校中唯一一所主干学科全部进入前十的学校。这是学校整体学科水平的一个缩影,财经特色由此可见一斑。三是精英教育的目标定位。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学校致力于培养商界精英和业界领袖,始终坚持精英教育、稳定办学规模,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每年招收本科生2000名左右,研究生1500名,留学生占学生存量的10%左右。四是国际化的办学模式。这是上财的基因。近百年前,学校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就在摸索将现代西方商学教育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培养本土化新型商学人才的道路。学校创立之初,延揽了一大批中西兼通、古今兼擅的名师,留下了深厚的学术根脉和基础。近年来,学校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术标准、办学规则和管理办法,28.71%的教师获得海外名校的博士学位,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学校大力推进学生海外交流,本科生26%以上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学校还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例如聘请哈佛、剑桥、杜克等国际一流大学教授,来校开设暑期国际课程,让更多学生受益。

      上海财经大学是一所追求卓越的大学。如果说,上面两点代表了学校的过去和现在,那么关于上财的未来,可以概括为三个词:鲜明财经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当前,学校正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征程上开拓奋进,阔步前行。身为新上财人,希望你们深刻领会并践行“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传承弘扬追求卓越的上财精神,为续写学校的精彩明天贡献力量。

      同学们,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大学作为你们“后半世生活的根基”,无疑就是这紧要的几步之一。为此,希望大家从跨入大学校门的这一刻起,就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大学不是停车场而是加油站。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也许有人会问,大学究竟该如何度过?这令我想到了几个月前毕业季时风行网络的“大学遗憾体”。“没有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没有纯为兴趣旁听过任何一门课”、“没有听过图书馆的闭馆音乐”、“没有主动加入任何一个社团组织”、“没有和室友推心置腹地恳谈过”等等,成为了许多毕业生大学最遗憾的事。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些“过来人”的反思中找到一些方向,从而认真规划和走好你们的大学路。作为师长,我期望你们在大学期间学会三样东西:

      第一,学会做人。正所谓“先修身而后求能”,学会做人是贯穿大学始终的一门必修课。大家只能通过,不能挂科。你们首先要努力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对于未来从事与财经相关职业的人而言,这点尤为重要。早在我校初创之时,时任校长郭秉文先生就以“诚”为训,提出“以诚立德、以诚求知、以诚健身,以诚立业”,由此奠定了上财绵延90余年的厚德传统。道德也是分层次的。作为上财人,大家首先要育公民之德,这是基本的为人之德;进而要修职业之德,这是从业立业之基;再则要养君子之德,这是更高的做人做事之德。你们还要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近年来,许多大学生步入职场以后,因为“命令不得”、“说不起”、抗压力差等问题,被冠以“草莓族”的称号。希望你们以此为诫,锻造过硬的心理素质,学会用理智驾驭情绪,从压力中找寻出路,从挫折中汲取力量,在成功后主动归零,以勇敢坚毅、自信自立、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铺就梦想之路。

      第二,学会学习。在我看来,大学期间学会学习,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学会和会学的关系。前者旨在掌握知识,后者强调自学能力。有本书曾这样写道:“究竟什么才是这个时代的人才价值呢?答案只有一个:用一种不会遗忘也不会过时的能力去解决gooogle和百度解决不了的问题”。希望你们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养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二是专和博的关系。合理的知识结构,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学校的通识教育改革,就是在引导同学们走一条专博结合的道路。希望你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人文素养。三是学习和实践的关系。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实践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重要而且必要。上财历来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并已形成了“千村调查”等品牌项目。希望你们平衡好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做到以学习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学习,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第三、学会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学生的“生”字,是生活或生存。学生所学是人生之道。大学的学习锻炼,应当为你们今后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为此建议你们在大学期间还要完成以下三件事。一是锻造真挚的友谊。希望你们珍惜集体生活的宝贵时光,学会尊重、欣赏和宽容他人,营造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大学的同窗之谊、师生之情将是你们未来人生中最值得珍视的情谊之一。二是发展一点兴趣爱好。进入社会后你会发现,兴趣爱好是人生最好的调味剂,它会让平淡的生活变得丰富而有趣。希望你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培养高雅情趣,提升艺术修养。三是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我国大学生体质逐年下滑的趋势,不容小觑。希望你们不要因为年轻而透支身体,而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科学运动的良好习惯,以强健的体魄为未来保驾护航。

      同学们,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能有选择的权利。希望你们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刻苦学习,奋发进取,放飞梦想,助力未来,努力为自己赢得一个游刃有余、后劲十足的人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