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集锦】中欧大学“工程教育”校长论坛受媒体关注
10月24日,由我校主办的中欧大学“面向新时代,提升大学工程教育新内涵”校长论坛在徐汇校区举行。《文汇报》《劳动报》、央广网、科学网、“周到上海”以及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工程教育不是培养“年轻的机器人”,中外工程类院校校长在沪交流
《文汇报》:未来工程师软实力培养受关注
未来工程师究竟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无论在中国还是欧美,未来工程师的能力培养有着共同的需求,包括创新、创业、服务社会能力等在内的软实力,成为全球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的共同问题。昨天,“面向新时代,提升工程教育新内涵大学校长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工程类院校的校长们交流了各自在工程人才培养领域的经验。
工程师首要的软实力是社会服务能力
工程师首要的软实力应该是服务社会的能力,这甚至超越了其它一切能力,而且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其它能力的提升。昨天的论坛上,世界各地的工程院校校长对于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途径看法不同,但是在这一点上却达成了出奇的一致。
法国马赛中央理工大学校长、法国化学工程师学校联盟主席弗雷德里克•弗迪亚度教授在学校里进行了15年的实验,让大学生为中学生提供各种科学教育的支持,从而证明了服务导向型的学习能够提升工程师的各种能力。“任何一个国家,教育的目标总是要为人们带来更美好的未来,工程教育同样如此,当我们在讨论工程人才的培养要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时,不如通过实际行动,让那些未来的工程师们为年幼的孩子们带去更美好的未来,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他所在学校从2003年开始,每个周末都要向那些家庭贫困的中学生乃至小学生开放,为他们提供艺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支持,而这些活动就由大学生们来实施。实施五年后,学校对那些当年参与项目的学生进行连续调查发现,90%的学生认为自己担任施教者的经历让他们获益匪浅;三分之一已经毕业工作的学生几乎有着一致的反馈,认为这一项目对他们服务社会、沟通、公众演讲、职业感受、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巨大提升。
“随着公共卫生、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工程领域迫切面对的问题,我们的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更需要面向未来、服务社会的能力,而服务社会的能力显然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已有400多年历史的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校长希伯来德•彭浦曼教授说,这也是他们一直在推动的工程师教育的内涵。
不同国家的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不同
“工程人才的培养在全世界都越来越重要,但是在中德两国的教学经历让我发现,全世界的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又各不相同。工程类院校培养的不应该是年轻的‘机器人’,而应该是不断激发年轻人去创造。”德国勃兰登堡大学校长约克•施泰因巴赫教授也是华东理工大学的兼职教授,他每年都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在华理为学生授课。
他说,德国在工程教育领域的投入逐渐增加,单单他们学校每年就投入近4000万欧元,用于发展生物科技、环境以及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科技人才培养。但是,工程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工程师这个职业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正逐渐下降。
在英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邓迪大学副校长蒂姆•纽曼教授昨天也谈到了同样的问题,在英国,选择工程专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使得他们在反思,是否应该从小学开始就重新设计科学课程。
“不久前,我们大学的同事在德国做了一份关于16岁学生未来职业理想的访问,让我吃惊的是,女生最想从事的未来职业是模特儿,而男生最想从事的职业是厨师。工程师的吸引力正在减弱。”施泰因巴赫教授坦言,这也正是当地教育界在反思的问题,如果孩子们不能从小就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快乐,那么很难会对成为一名工程师感兴趣。
但是在中国,施泰因巴赫面临的问题却是:“每年我来华理上课时,第一天必须要花整整一天的时间鼓励学生们举手提问,鼓励他们挑战我。”在他看来,这也是中国的工程师培养面临的问题,鼓励学生更自信,帮助他们不断反思并且反馈自己所思考的问题,才可能使得工程教育有所提升。
工程师的软实力来自于跨学科的培养
昨天的论坛上,几乎所有校长都谈到,如何实现跨学科的工程人才培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辛忠教授坦言,当代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使得学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时尝试了“LCS人才培养模式”,即在Lab (实验室) 试验,在Club (俱乐部) 畅想,在Shop (商场) 试销。要推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必须整合所有的学院,为学生提供工程学、法学、商学、艺术设计等课程。这也是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生为何能获得全世界通用的工程师认证的原因。眼下,学校正在整合全校的科研教学力量,建设绿色工程的课程体系。
德国吕贝克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弗兰克•施瓦茨提供的经验,是通过项目来帮助学生将工程知识与社会学知识结合起来。他自己就在学校做过尝试,将学生分组去完成项目———寻找一个最适合建甲烷工厂的厂址。在这样一个学生团队中,必须有经济学专业、流程工艺领域以及化学工程的学生,他们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财务预算、设计建模工具时,每个人都必须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最终分数的三分之一由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决定,三分之二由小组的设计结果决定。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够互相碰撞思维,也能够享受合作的快乐。
校长们坦言,在不少高校里也存在着一些教授本身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的状况,他们对未知并不那么充满热情,而这亟待迅速改变。
原文来源: 文汇报 | 发表时间:2017-10-25 | 作者:姜澎
原文链接: http://client.whb.cn/new/index.php?option=com_m_news&task=news&id=106424&p=9
【央广网】“工程教育”校长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国内外 9 大高校校长谈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央广网上海 10 月 24 日消息 (记者吴善阳 唐奇云)当前,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越来越多样化,高校该如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工程科技人才?今天(24日),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的“工程教育”校长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9位高校校长和工程教育领域专家,围绕“面向新时代,提升工程教育新内涵”的主题,为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表示,2017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标志着“新工科”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应对挑战和创新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主体和重要力量,如何培养大批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上海乃至中国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针对论坛“面向新时代,提升工程教育新内涵”的主题,华东理工大学校长曲景平在致辞中谈了他的思考。一是面向新时代,工程教育要有新境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大学的工程教育应登高望远,创新模式,树立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二是面向新时代,工程教育要有新内涵。大学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一直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注入新内涵。三是面向新时代,工程教育要有新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和工程教育国家。曲景平表示,华东理工大学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在进一步凝练已有的工程教育特色的基础上,虚心向各参会学校学习,立德树人,共同为推动中国高校工程教育内涵发展担当新使命,提出新方案,作出新贡献。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辛忠、法国化学工程师学校联盟主席Frederic Fotiadu、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勃兰登堡工业大学校长Joerg Steinbach、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宁桂玲、格罗宁根大学校长Sibrand Poppema、天津大学副校长胡文平、邓迪大学副校长Tim Newman、吕贝克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Frank Schwartz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在主题为“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培养GI3型工程人才”的报告中,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辛忠提出,未来工程教育将更加注重四大要素,即创新创业、跨界整合、国际竞争、绿色工程,华东理工大学在这些方面均作了有益探索。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LCS(Lab+Club+Shop)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实践、孵化、创业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同时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在跨界整合能力方面,提出了“人人知工程,工程为人人”的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了文理工交流的课程体系,通过文理工的交汇,使工程人才具有更高的素质和水平;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就成立了国际工程师学院,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走向世界,并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水平,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如华理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中国大陆高校第一个通过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认证的专业。工程人才一定要关注环境、关注健康、关注人类的安全,因此,华理注重培养学生的绿色工程意识。与企业携手共建EHS课程,加强本科生工程伦理教育,同时,还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各方力量,开设了系列“绿色中国”课程。
法国化学工程师学校联盟(The Federation Gay-Lussac)是由法国20所专长于化学及化学工程领域精英人才培养及尖端科研的法国高等院校组成,目前已为法国及世界化学化工企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联盟主席Frederic Fotiadu在“服务型学习工程教育中的软实力”的主题报告中指出,法国化学工程师学校联盟培养的工程师不单是应用型的,还包括外语能力、人文学科、团队精神、公众演讲能力、如何设计教学资料,以及通过服务型的学习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Frederic Fotiadu以辅助教育项目为例,说明软实力的重要性。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方面,学生可参与一些体验式的活动,不但可以师生互动、启发好奇心,并且还能拓宽思路。他所在的马赛中央理工大学,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二年级学生都参与了该类项目,并且90%的学生都觉得这样的体验对其成长成才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原文来源: 央广网 | 发表时间:2017-10-24 | 作者:吴善阳 唐奇云
原文链接: http://www.cnr.cn/shanghai/tt/20171024/t20171024_523999141.shtml
【周到上海 】如何培养科技创新的工科新人?今天的工程教育校长论坛上有答案!
新工科究竟“新”在何处,该如何培养科技创新的工科新人?
“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和工程教育国家。大学的工程教育应登高望远,创新模式。”在今天的大学工程教育校长论坛上,华东理工大学校长曲景平对提出了学校的几点思考。在他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注入新内涵。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曲景平
鼓励理工结合、医工结合、工艺结合
同济大学作为上海高校工科教育的领头羊学校,面临未来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思路,同济大学的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认为,新工科其实指的是打破原先的工科专业界线,更多鼓励理工结合、医工结合、工艺结合。依托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促进现有学科的交叉复合。尤其是在研究生培养当中,鼓励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
学校现有20个本科专业,分三批进入了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跨学科之间建立了14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试验区,他的特点就是强化基础、强调国际化、强调学科交叉、强调交叉复合。“让更多的毕业生有创新创业的能力,从社会的就业需求者变为社会的就业供给者,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变。”伍江教授说,我们在创新试验区里面提出了2+2的培养模式,学生在不同的专业里面进行两年的专业学习,再经过两年的创新创业培训,他们具有各种不同的专业基础,同时又有比较强的创新创业培训。这些学生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学科,比如说土木、设计、物理学。
“我们的工科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这个多学科是一个全培养链条的,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到研究,是贯通的,这个贯通不仅仅指的是某一个专业内部的贯通,它是立体的在任何一个阶段都有交叉复合的可能性。”
五大发展理念培养新型的工程人才
中国的2025制造,对未来工程人才有了更高需求。华东理工大学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培养新型的工程人才,应对未来工程人才培养的挑战。
2025制造,对未来工程人才有了更高需求。华东理工大学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培养新型的工程人才,应对未来工程人才培养的挑战。副校长辛忠教授介绍,这五大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同时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跨界整合的能力培养和国际竞争力的能力培养以及绿色工程的意识。
学校构建了文理工交流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使工程技术人才不仅仅只懂工程,在文学方面,在基础的理论方面他都具有很好的一个素养和培养的过程。通过文理工交汇,使工程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高的素质和水平。同时在多学科的构建过程中,搭建了非常好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平台,通过多种学科平台训练让学生认识工程、了解工程最后一定要走向产业。
原文来源: 周到上海 | 发表时间:2017-10-24 | 作者:董川峰
原文链接: http://static.zhoudaosh.com/6F470C1A0240906DFD7181FA207A2183A987643F2DB79B6C257046C33A2B8659
高校该如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工程科技人才?昨天,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的“工程教育”校长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9位高校校长和工程教育领域专家,围绕“面向新时代,提升工程教育新内涵”的主题,为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
针对论坛“面向新时代,提升工程教育新内涵”的主题,华东理工大学校长曲景平在致辞中谈了他的思考。一是面向新时代,工程教育要有新境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大学的工程教育应登高望远,创新模式,树立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二是面向新时代,工程教育要有新内涵。大学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一直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注入新内涵。三是面向新时代,工程教育要有新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和工程教育国家。曲景平表示,华东理工大学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在进一步凝练已有的工程教育特色的基础上,虚心向各参会学校学习,立德树人,共同为推动中国高校工程教育内涵发展担当新使命,提出新方案,作出新贡献。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辛忠、法国化学工程师学校联盟主席FredericFotiadu、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勃兰登堡工业大学校长JoergSteinbach、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宁桂玲、格罗宁根大学校长SibrandPoppema、天津大学副校长胡文平、邓迪大学副校长TimNewman、吕贝克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FrankSchwartz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法国化学工程师学校联盟(TheFederationGay-Lussac)主席FredericFotiadu在“服务型学习工程教育中的软实力”的主题报告中指出,法国化学工程师学校联盟培养的工程师不单是应用型的,还包括外语能力、人文学科、团队精神、公众演讲能力、如何设计教学资料,以及通过服务型的学习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FredericFotiadu以辅助教育项目为例,说明软实力的重要性。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方面,学生可参与一些体验式的活动,不但可以师生互动、启发好奇心,并且还能拓宽思路。
工程教育到底该如何转型和变革?在主题报告后的专题讨论环节,与会的专家们针对工程教育软实力、“新工科”建设、如何提高工程教育内涵及新时代工程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等展开热烈讨论。
原文来源: 劳动报 | 发表时间:2017-10-25 | 作者:劳动报
原文链接: http://www.51ldb.com/ldb/node13/node15/u1ai362349.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科学网】“工程教育”校长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科学网 10 月 25 日上海讯 (通讯员张婷 记者黄辛)创新驱动发展。当前,高校该如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工程科技人才?10月24日,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的“工程教育”校长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9位高校校长和工程教育领域专家,围绕“面向新时代,提升工程教育新内涵”的主题,为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刘昌胜主持了论坛开幕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和华东理工大学校长曲景平分别致辞。华东理工大学涂善东教授主持了论坛的全部报告和讨论部分。
李永智指出,2017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标志着“新工科”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应对挑战和创新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主体和重要力量,如何培养大批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上海乃至中国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举办此次“工程教育”校长论坛,是华东理工大学面向新时代,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与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使命,服务与支撑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旨在通过与会的校长和专家分享各自在工程教育创新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明确工科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分析工科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探讨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工科人才的培养体系。
针对论坛“面向新时代,提升工程教育新内涵”的主题,曲景平在致辞中谈了他的思考。一是面向新时代,工程教育要有新境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大学的工程教育应登高望远,创新模式,树立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二是面向新时代,工程教育要有新内涵。大学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一直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注入新内涵。三是面向新时代,工程教育要有新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和工程教育国家。曲景平表示,华东理工大学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在进一步凝练已有的工程教育特色的基础上,虚心向各参会学校学习,立德树人,共同为推动中国高校工程教育内涵发展担当新使命,提出新方案,作出新贡献。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辛忠、法国化学工程师学校联盟主席Frederic Fotiadu、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勃兰登堡工业大学校长Joerg Steinbach、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宁桂玲、格罗宁根大学校长SibrandPoppema、天津大学副校长胡文平、邓迪大学副校长Tim Newman、吕贝克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Frank Schwartz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在主题为“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培养GI3型工程人才”的报告中,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辛忠提出,未来工程教育将更加注重四大要素,即创新创业、跨界整合、国际竞争、绿色工程,华东理工大学在这些方面均作了有益探索。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LCS(Lab+Club+Shop)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实践、孵化、创业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同时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在跨界整合能力方面,提出了“人人知工程,工程为人人”的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了文理工交流的课程体系,通过文理工的交汇,使工程人才具有更高的素质和水平;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就成立了国际工程师学院,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走向世界,并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水平,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如华理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中国大陆高校第一个通过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认证的专业。工程人才一定要关注环境、关注健康、关注人类的安全,因此,华理注重培养学生的绿色工程意识。与企业携手共建EHS课程,加强本科生工程伦理教育,同时,还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各方力量,开设了系列“绿色中国”课程。
法国化学工程师学校联盟(The Federation Gay-Lussac)是由法国20所专长于化学及化学工程领域精英人才培养及尖端科研的法国高等院校组成,目前已为法国及世界化学化工企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联盟主席Frederic Fotiadu在“服务型学习工程教育中的软实力”的主题报告中指出,法国化学工程师学校联盟培养的工程师不单是应用型的,还包括外语能力、人文学科、团队精神、公众演讲能力、如何设计教学资料,以及通过服务型的学习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Frederic Fotiadu以辅助教育项目为例,说明软实力的重要性。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方面,学生可参与一些体验式的活动,不但可以师生互动、启发好奇心,并且还能拓宽思路。他所在的马赛中央理工大学,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二年级学生都参与了该类项目,并且90%的学生都觉得这样的体验对其成长成才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工程教育到底该如何转型和变革?在主题报告后的专题讨论环节,与会的专家们针对工程教育软实力、“新工科”建设、如何提高工程教育内涵及新时代工程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等展开热烈讨论。
原文来源: 科学网 | 发表时间:2017-10-25 | 作者:张婷 黄辛
原文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0/392055.s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上海教育电视台】:“工程教育”校长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国内外 9 大高校校长谈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