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包容性设计与健康”会议召开

26.10.2015  15:37
      日前,2015同济设计周“新知行”的重要活动之“包容性设计与健康”会议在我校设计创意学院“暗房”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是我校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第二次采用会议与论坛结合的交流形式,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期一天的会议邀请到了来自英国、美国、北欧等国家的知名大学的教授和我校设计创意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教师共同参与,是对包容性设计本身及设计艺术与健康领域跨学科结合的研究和探讨。
      会议由主题演讲、跨学科项目演讲及博士生论坛三部分构成。会议伊始,我校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负责人董华教授致欢迎辞,并作了题为“Inclusive design and health”(包容性设计与健康)的主题演讲。董华教授从包容性设计的“Global Perspectives”(全球视角的解读)和“The Four Dimensions”(四个透析维度)两个方面向在场各位详细阐述了“Inclusive design”(包容性设计)的具体含义,提出包容的设计人人受益,不包容的设计处处设障。应该用包容性设计理念从价值观和方法论两个层面指导设计过程,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扩大设计受益人群。来自英国Manchester Metropoliten University(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Langley Brown博士在“Arts&Health in England”(医院中的艺术:英国之实践)的主题演讲中,讲述了自己三十多年来在英国致力于将艺术与医疗领域跨学科合作的实践经历。Langley Brown博士的演讲向我们展现了艺术运用进医疗实践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进一步证明了包容性设计与健康之间跨学科合作的光明前景。
      主题演讲之后是由来自艺术与传媒学院的Cornelia Bogen副教授和柳喆俊老师带来的跨学科项目演讲。Cornelia Bogen的“Role of Art to improve Doctor-Patient-Relation”(艺术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地位)演讲,向在场各位展现了运用艺术的手段可以切实改善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柳喆俊的“Virtual Reality and Pain Management”(虚拟现实与疼痛控制)演讲则提出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帮助人们摆脱疼痛困扰的构想。疼痛是人类恐惧的来源,人们通常通过化学(药物镇痛)、物理镇痛及其他镇痛方式来减轻痛苦,然而现在前沿的技术很有可能在未来帮助你摆脱疼痛的折磨。目前的研究显示虚拟现实对于现实的控制是总体有效并且基本没有(没有)副作用的,而且它的镇痛效果较其他方式更佳且不会因产生依赖性而减弱治疗效果。虚拟现实技术与医疗领域结合切实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更好的可能。
      当天下午举行的“Doctoral Consortium”(博士生论坛),同济大学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的四位博士生以“p报告的形式,展示了各自目前在“包容性设计与健康”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领域的教授和专家们针对每位博士生的报告提出了问题和建议,采用报告、多对一提问、现场观众提问等方式使现场呈现出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
      同济大学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是由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董华教授从英国回国时在设计创意学院建立。她也是设计研究学会“Inclusive SIG”(国际包容性设计研究特殊兴趣组)的国际协调人。“包容性设计与健康”会议的举办使得包容性设计的概念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也构建了跨学科领域合作的新模式。“设想一下如果你现在要为四十年后的自己做设计”是董华教授在现场提出的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年轻人做的设计,老人用不了;而为老人做的设计,年轻人也能使用。”“Design for our future selves” 用更直接更具体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包容性设计理念的意义,也是此次会议研究和探讨所围绕的核心。艺术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科之间既独立又是相互关联的,如何把各学科的知识结合优势互补从而达到1+1>2的效果,是我们应该思考并努力实践的一项长久的课题。“Design for our future selves”,期待未来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