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先修课催化教育深层变革

23.10.2014  13:08

  某种程度上,AP课程正是重新梳理和粘合中国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为中学阶段培养真正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一个相对理想而有效的平台。
  ■尚俊杰
  今年9月份,全国64所高中开始试水“中国大学先修课”。部分优秀的高中生开始选修大学课程,目前开设的3门课程分别是《微积分》、《线性代数》和《通用学术英语》。据了解,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项目(又称CAP课程)由中国教育学会发起,计划在年内联合国内多所知名大学,在全国范围内遴选100所左右中学组织实施。(《郑州晚报》10月21日)
  该消息发布以来,有人赞赏,有人质疑。赞赏者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大学魅力,对于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质疑者则考虑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大学会承认这些学分吗?是否会演变为新一轮的名校掐尖?是否会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假如这些先修课成绩真的成为高校招生的一个重要参考,那么没有条件开设先修课的学校学生必然处于劣势。另外,在其他教育教学改革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大学先修课真的能顺利推广吗?
  质疑者的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笔者支持高中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AP课程。“二战”结束后,美国福特基金会支持了几个教育研究项目,由此开始了AP课程的探索。1955年,AP课程计划由美国大学理事会接管。他们仔细研究了美国主流大学的课程设置,确保开设的课程符合大学的需要,目前已发展到有30余门课程和考试,并逐渐推广到全球。美国AP课程吸引了很多成绩优秀的高中生去选修,主要原因在于能作为学生能力和学业水平的证明。而且,美国许多大学录取新生时,AP课程的选修情况和考试成绩常常作为一个重要参考。学生进入大学后可以获得学分,免修部分课程。
  但是,美国AP课程的成功不一定代表中国AP课程的成功,因为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有许多不同之处,不能全盘照搬。例如,美国的大学录取基本上是申请制,而中国大学目前还是以高考为准。美国的大学基本上是学分制,学费也是按学分收的。中国大学目前还是学年制,学费是按学年收的。再者,美国大学本科的专业设置和中国大学本科的专业设置也不一样。
  不过,我们可以在美国大学先修课的基础上实现超越和创新,因为中国在AP课程方面有后发优势。例如,中国大学的先修课以往是由高中老师来讲授的,但有了网络,有了慕课,可以请大学里面最优秀的教授在网上亲自讲课。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大学魅力,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部分学校无法开设AP课程的问题,只要有上网环境,高中生都可以来选修。
  基于以上考虑,中国大学先修课在发展过程中或许有三层境界。
  一是促进高校和中学的联系。在这一层次上,应好好研究中国主流大学的课程设置,精心设计一批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大学的魅力,了解大学。当然,高校也可以将学生选课情况和考试成绩作为自主招生的重要参考。
  二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当前,创新驱动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急需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由此,中国AP课程计划应站在这个高度,注重顶层设计,设计高中与大学联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尽量消减而不是加强应试教育给创新人才培养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是促进教育的深层变革。能否以此为契机,促进和深化教育体制的深层变革。今天已经处于终身学习时代,已经不是过去的从学习到就业的时代了,那么是否应该重新梳理一下大、中、小学的课程内容呢?
  某种程度上,AP课程正是重新梳理和粘合中国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为中学阶段培养真正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一个相对理想而有效的平台。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4-10/23/content_42502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