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财政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17.09.2018  10:44

9月16日上午,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财政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预算绩效管理专题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凤凰楼举行。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院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卫生部部长、财政部副部长高强;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副主任宋文玉;江苏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江建平;河南省财政厅副厅长李新建;浙江省财政厅财政监督局局长(副厅级)楼梅芳;上海财政局总经济师张荣庆;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调研室副处长邓操;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副处长汪蚌午;北京坤腾畅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上海财经大学财政绩效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春莹以及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小川出席了揭牌仪式。此外,北京、江苏、浙江、云南、河南、山东等地的财政部门和南开大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全国各高校财政领域的专家学者四十余人也参加了会议。揭牌仪式由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教授主持。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教授致辞,介绍了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的历史和发展情况以及财政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成立的初衷和工作目标,并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

马志远主任阐述了财政绩效管理研究中心的定位和发展的方向。一方面,财政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是为了服务国家现代化的建设和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求,满足各级政府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强化学术研究,对国外的和国内的理论发展过程进行梳理,破解绩效评价的瓶颈。此外,还要积极探索财政绩效评价工具的开发,推进财政绩效评价的实施。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马蔡琛教授代表财政学界对财政绩效管理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提出,上海财经大学成立财政绩效管理研究中心的优势在于三点:一是绩效管理的多元化主体,目前绩效管理存在内部评级和外部评价,但往往缺少多元主体的整合。二是依托于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的传统研究优势,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研究在财政法治化和透明度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三是多学科整合的力量,财政绩效问题不是一个学科能够解决的,即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还涉及到信息技术问题,上海财经大学在这些学科有着积累和协作的传统优势。

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副主任宋文玉代表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致辞。十九大提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近年来,全国财税系统将绩效管理落实到财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在中央层面形成项目支出为主的绩效管理体系,在地方层面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加快全过程绩效管理的落实,高校和科研机构也不断为推进绩效管理的落实作出努力。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财政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依托上海财经大学的研究优势,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也在不断探索。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今后会与财政绩效管理研究中心相互沟通,携手并进,促进财政绩效管理的推进。

在各位参会嘉宾的见证下,高强院长和郑少华校长助理为财政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从左至右分别为:汪蚌午(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副处长)、江建平(江苏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宋文玉(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副主任)、高 强(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院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卫生部部长、财政部副部长)、郑少华(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刘小川(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张亚莉(北京坤腾畅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马志远(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财政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揭牌仪式之后举行预算绩效管理专题研讨会由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小川教授主持。刘小川教授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经济增速下行,财政收入也不可能继续高速增长,但在这一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仍然不能松懈,因此需要抓好财政支出绩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好,应该是我国今后财政改革的一个方向,需要研究机构加强研究,也需要实务部门勇于探索。

北京坤腾畅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亚莉女士表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财税数据在政府绩效管理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坤腾畅联科技有限公司为财政绩效评估体系在产业布局、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等方面提供数据参考依据。坤腾畅联的绩效管理方案已经在云南大理落地实施,并已经在广东南雄、云南普洱、玉溪和河北秦皇岛、山东菏泽试点“大数据财税”工作。预算是政府逻辑的起点和重点,从绩效意识,到绩效理念,再到绩效文化,通过具体方式和手段得到绩效数据,再服务于绩效理念,提升国家治理的绩效管理水平。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教授基于他近年来担任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工作指出,政府重视绩效管理是好事,但现在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绩效工作目前由财政部主导权威性不足,对于其他部委的绩效进行评价,未必能得到对方配合。其次,全面推进绩效管理,不能成为开展日常工作的障碍,不能增加基层部门太大的工作量。因此,更简单的做法是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把财政收支分类科目制定更科学,所有的预决算都向社会公开,让利益相关方来监督监督。

随后,来自于河南、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和云南财政部门的领导以及各大高校的学术专家围绕绩效管理实践进行了发言。各位专家的发言中都指出,绩效评价从末端扩展到预算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例如预算部门和绩效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问题、预算绩效管理对于基层工作造成的负担问题、预算绩效管理的社会公信力问题以及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政策调整时的标准问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进行联合研究,为我国提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建言献策。

最后,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院长高强特聘教授针对预算绩效问题做总结发言。他指出,绩效问题是人类社会的老问题,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离不开绩效问题。就政府部门而言,所有政策都绩效问题,但是不是所有政策的绩效都好。中央34号文件的精神是“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这个“三全”是他过去在人大就对于政府预算的监督的问题上提出来的,预算绩效要覆盖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的全部方面,要覆盖一切政府资金,还不只是财政资金。各级人大在审批预算时,必须要基于绩效目标,在报决算时,应该要有预算执行的结果和绩效目标的结果。绩效管理要全社会参与,不能只靠财政部来评价,也不能靠第三方机构评价。绩效评价要有权威性,如果通过“花钱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评价,很容易导致结果存在偏向。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才能让绩效评价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供稿:张牧扬 供图:刘詠贺 编审:张勃欣  收稿日期:2018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