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120出车10次至少“压床”5次 大医院急诊已趋于饱

08.08.2014  09:25

  申城正逢盛夏,中暑、溺水、触电、中风、肠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市急救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近期,中心城区院前急救业务量迅速上升,急救量日均高达1000至1100车次。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杨浦区长阳路的市急救东中心,感受急救人员炎夏坚守岗位之时,也遭遇了急救被“压床”的怪现象。

  出急救车10次至少“压床”5次

  昨天8时,记者来到市急救东中心指挥室,不想等了45分钟,没有见到1辆急救车。负责人说,有3辆急救车正在处置急救任务,另有1辆急救车,将病人送往杨浦区中心医院后被“压床”,时间已达数小时。

  8时50分,记者赶到杨浦区中心医院急诊室。小小抢救室内,几个小时前送来的老伯,还躺在急救担架上,正在进行吸氧和输液治疗。急救车驾驶员李少华说,“老伯半夜突感不适,呼叫120,送到医院后,急诊医生说没床位,病人只好躺在担架上。担架被占,急救车便没法继续运转。

  如此“压床”绝非个例。市急救中心主任朱勤忠直言:每逢夏冬等疾病高发季节,急救“压床”现象特别严重。仅市急救东中心上个月“压床”就高达2000车次,“压床”时间短则一两小时,长则三四小时。

  据悉,为满足夏季需求,7月7日起,市急救中心每天增加3辆值班车。高峰时段,中心城区可投入运行的当班救护车达到120辆。然而,尴尬的“压床”现象,仍明显影响急救效率。李少华道出委屈,“出10次车,起码被压5次。有一次,急救车因碰上‘压床’1小时后才赶到,病人已去世,家属对着我们挥起拳头……

  不妨分轻重缓急错峰求医

  “压床”现象从何而来?朱勤忠说,病人问诊多直奔大医院,而大医院急诊已趋饱和,院前急救夹在中间,犹如肠梗阻,“压床”自然难免。杨浦区中心医院急诊部负责人说,“收治能力已达极限,床位没有空缺,‘压床’实属无奈。”据了解,在中山医院,急诊留观室床位一扩再扩,几近排到门口;瑞金医院,急诊也是一床难求……“医务人员已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如再一味收治急救病人,医疗质量恐难保证。”一家三级医院急诊负责人说。

  “压床”难题,一时找不到“治愈解药”。朱勤忠说,一方面,市急救中心会增加急救资源,调配力量,加快周转;另一方面,也希望市民能合理分配、利用急救资源,尽可能为危重病人让出生命通道。他建议,病人与家属不妨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的原则,就近分级就医,理解并服从急救人员的分流就医建议。另外,行动困难、抬抱不便的“转院”、“送回家”病人,家属可避开8时至12时的早高峰,错峰呼叫;目前,普通“转院”、“送回家”病人一般需要等待2小时甚至更长,请病人与家属能给予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