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两岸联合大学上海结业

23.07.2014  16:43

  【大公报记者夏微上海电】由同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台湾世新大学两岸三地四校共同主办的“2014年联合大学(暑期.上海)”在同济大学闭幕。同济大学港澳台办主任潘慧斌表示,明年起该“联合大学”项目将由台湾逢甲大学与同济大学轮流举办,澳门大学也将择期加入。
   开设各校特色学科
  为期十天的首届联合大学以“卓越、创新”为主题,上述四所高校411名在读学子与澳门大学8名受邀学生齐聚一堂,同学同吃同住,并根据主办方安排,一同参观上海外滩、陆家嘴、豫园、新天地等城市地标。此番联合开设的课程均为各校特色学科,包括同济的《建成环境和城市文化》、香港理工的《人本设计》、台湾逢甲的《蓝星球绿生活──浅谈建筑、工程与管理之当代趋势》,以及台湾世新的《沟通技巧》,学生选修后所获学分在此四校间互认。
  同济大学的《建成环境和城市文化》课程可谓特别为“联合大学”量身定制的。据该校教务处副处长叶为民介绍,联合大学筹备期间,四校老师曾多次开会研讨,并将联合大学课程的主旨定位为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可理解接受的人文关怀性强的通识课程,“例如,我们同济大学的课是专门请许多老师参与设计的,每天上午的课堂授课会对应当天下午的上海景点参观。”多位领队老师反映,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仅生动有趣,更是令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深入地了解上海,收穫颇丰。
  香港理工大学的《人本设计》课虽对听课人数有严格限制,但课程安排却与两岸三地间的交流密不可分。根据要求,学生小组由三地学生组成,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颜家俊和张兆康、来自台湾逢甲大学的项悦铭和来自台湾世新大学的庄羽微是同组,他们的研究对象是垃圾桶。他们告诉记者,对台湾学生来说,大陆的分类垃圾桶布局较台湾广,但市民的分类意识却并不强,“我本身是大陆生到台湾就发现他们真的会很认真地把垃圾投入正确的桶中,但是在内地,人们就比较随便。”对香港学生来说,他们很喜欢大陆一桶双胆的设计,但是也建议能效仿香港将分类做得更细,“这边大多分为两类,但在香港就会分出很多种,那样更有利于最终的回收。”同济大学的袁炜鸿则参与另一个关于公交座位研究的小组,习惯了内地固定座椅较多的拥挤车厢的他在了解了港台的情况后建议,“是否可以换一些可摺叠座椅,这样人多的时候,车厢能腾出更多的地方。
  台湾逢甲大学的项悦铭告诉记者,“我是第一次来大陆,感觉上海比想像中的大多了,之前都只是在电视里看到,现在真的在这里才发现这里很漂亮。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20140716.html?A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