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食尚夜市"吸引流动摊贩 夜市模式探索进行时

06.08.2014  09:29

  由于吸引了近百家原彭浦夜市商贩入驻,共康路上绿地新都会商业广场内的“夜食尚夜市”,一下成为今夏的热门去处。

  与昔日马路上设摊不同,这一设于露天商业广场内的夜市吸引了百余户固定商家,客流量虽不及彭浦夜市,却也热闹有序。但运营三个月的“夜食尚”夜市,是否意味着新的夜市模式已经诞生?不少人颇为怀念的彭浦夜市,是否能在此地用更为有序的方式重生,乃至在更多地方推广复制?

  记者采访发现,至少目前,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是未知数。

   不是“新彭浦夜市

  7月31日夜,记者走进绿地新都会商业广场,入口处新搭建的“夜食尚夜市”拱门招牌上灯光闪耀。广场内,一批2米见方、带棚敞开式的花车摊位挨个排开,外加数个装饰更为精致的临时篷房,上百家摊主即在这样的棚位内经营服装鞋帽、手机配件、玩具饰品等小商品。

  今年5月1日,“夜食尚夜市”正式开市,从晚上6时开始持续到11时。目前的120个摊位中,90%的摊主来自原彭浦夜市。开业3个月来,夜市每晚带动的人流量可达2000—3000余人次,周末更可突破5000人次。

  尽管与彭浦夜市的发源地仅几条马路之隔,夜市所在的宝山区庙行镇方面,却不愿将此地与人们习惯的彭浦夜市相提并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庙行镇副镇长董义反复强调:“这不是新的彭浦夜市。

  而在主导推出“夜食尚”夜市的绿地新都会方面,项目主管王佳向记者表示,尽管商场希望借原彭浦夜市商贩的到来招揽人气,但也不希望外界将这里简单视作“新彭浦夜市”。事实上,除了吸引大批原彭浦夜市摊贩入驻外,新夜市的形态和性质,均与彭浦夜市大相径庭——这一露天广场三面被三栋商务楼宇包围,仅一侧通向马路。半封闭式的格局将夜市与周边居民区隔开,使这里先天避免了传统夜市的扰民之困。

  而除了少数饮料摊点外,此前令彭浦夜市名声大振的餐饮小吃摊点,亦未出现在目前的露天夜市中。王佳告诉记者,今年8月底将有40余家来自原彭浦夜市的餐饮商家入驻绿地新都会商场,在固定门面房经营,并办理正规营业执照。换言之,这些昔日的流动商贩将以普通商家的身份执业,与一般的商场并无二致。

  “餐饮绝不可能在室外营业。”王佳说。从严格意义上,这个新夜市的主体,就是目前露天设摊的120余家商贩。

   签订“君子协定

  与未来入驻商场的餐饮商家类似,目前主营小商品销售的露天商贩,均以一种近似“招安”的方式在此经营。对商家而言,这是目前夜市相对有序的重要保障。

  “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当然好,至少不必像以前那样提心吊胆。”经营美甲业务的杨侠告诉记者,过去在彭浦夜市设摊时,她和伙伴随身带着一张桌子、几把凳子,路边有空当时,放下桌凳就开始做生意。在“夜食尚”夜市,杨侠获得了一个独立的篷房。租用这里需要每月向绿地新都会方面缴纳数千元租金,并与商场方面签订一项“君子协定”——摊主必须负责自家摊位前的保洁工作,并保证诚信经营、不出现跨门营业等情况。

  “夜食尚”夜市的诸多商家,经历多与杨侠相似。他们大多由商场方面“招商”而来,每月向商场方缴纳固定的摊位费。据透露,一个普通花车摊位的月租根据方位不同,一般在1200元至1600元左右;独立篷房的价格则稍高。经营一个鸡尾酒铺子的黄真告诉记者,自己的小店算上房租、水电,一个月成本约在5000元左右。

  夜市内部的监管,目前均由商家完成。与商场签下“君子协定”,是摊主在此经营的必备条件。王佳强调,一旦摊贩出现违规经营行为,商场方将予以劝诫,情节严重者将被没收摊位。一个多月前,一家售卖运动鞋的摊贩就被发现售卖假货,遭到商场方面的清退。据介绍,为使夜市呈现有序经营的面貌,商场方出资搭建了这些篷房和大篷车,并增配了近20名工作人员,包括10名保安、6名专职保洁员。他们除完成安保、保洁任务,亦承担巡查摊贩、发现问题的责任。

   突破“灰色地带”?

  “目前的夜市是企业(绿地新都会)方面的自主行为,政府只能做好职责内的监管。”针对外界猜测“夜食尚”夜市或将开启政府和企业共同治理夜市的说法,庙行镇副镇长董义回应说。

  据记者了解,庙行镇政府目前主要负责夜市外的外场管理;对夜市周边加强巡逻执法,重点杜绝夜市“尾巴”拖到路面情况发生,加强周边道路交通疏导;针对夜市本身,镇政府要求商场管理方不允许出现露天餐饮的摊位,规范摊主的营业区域、营业品种,不得出现跨摊位营业的现象,具体商贩管理则交由商家自治。而事实上,即便是被“招安”并相对稳定地开展经营,目前的露天摊主仍未获得官方核定的经营许可,夜市摊主仍介于正规与非正规之间的“灰色地带”。

  王佳坦言,现行规定下露天夜市摊主难以申领普通营业执照,这些摊主亦未列入工商、质监等部门监管,这将成为制约夜市持续发展的一道坎。在目前状况下,仅有商场内部的“君子协定”,亦不足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营隐患。绿地新都会方面则表示,要让夜市持久健康运营,政府方面的支持和合作显得不可或缺。

  “我们希望夜市能够正规化运营,这样既能满足市民的需要,商家也希望长期留下来。”为此,商场方面提出,可否为夜市摊主增发类似“临时证”的经营许可,并将有限范围内的摊贩纳入工商、税务等部门监管。

  对属地政府而言,这样的操作并无先例。记者就此求证庙行镇方面,对方表示,政府对商场方的这一诉求已有获知,双方正就此展开协商。而在目前,类似的“临时证”政策能否落地,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夜食尚”夜市能否担起“重振彭浦夜市辉煌”之名,乃至为上海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夜市模式”,目前更是一个未知数。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对类似台北士林夜市那样以餐饮为主的露天夜市能否存在,无论是庙行镇还是绿地新都会方面均给出明确态度: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