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乡下外婆:金山廊下中华村"富阿姨"人气高

08.02.2015  20:42

图片说明:游客们到厨房观看富阿姨做“菜饭”。

  富连观,是金山廊下中华村村民,也是当地人气指数最高的农家乐饭店主人。去年一年,她家接待的市民游客超过了5万人次,其中回头客占七成以上,许多游客已去过二三十次,最多的则有八十多次。

  是什么吸引了城里人三番五次前来?田园风光、农家风情、乡土菜肴,肯定不可少,但真正打动人心,并让大家念念不忘的,是富阿姨那带着泥土芬芳的质朴和情义。

  点点滴滴总关“”。富阿姨把是否赚钱放到了一旁,家人埋怨她“整天白忙”、“没怎么赚钱”,但她依然“我行我素”,每天乐呵呵地忙着接待新老朋友,在城乡往来中播撒温暖与快乐,把自己家变成了许多城里人心中向往的“乡下老家”。

   被游客“”着办起了农家乐

  一看到熟客来了,59岁的富阿姨忙不迭迎出来,连声问候,就像见到了久违的亲人,毫不矫饰。

  游客们习惯叫她“富阿姨”。但其实,许多年轻人已把她当作了自己的乡下外婆,城里老人则把她当作了嫁到乡下的女儿。

  80多岁的沈先生,每月都要到“女儿”家玩一趟:早上从市区坐公交过来,中午吃顿农家饭,下午再买点蔬菜带回家……2007年以来,已来过80多次。他至今记得第一次到中华村游玩的情景。来到富阿姨家,立刻有人端上芦根汤、蒸糕等,让老人歇歇脚,“不吃饭也没关系”。临走,富阿姨不仅给老人塞了路上吃的水果,还给他老伴也带了农家菜饭……

  老人们每次来,都有种走亲戚的感觉:刚落座,富阿姨就端上各种农家茶点;用餐过程中,一直在厨房掌勺的富阿姨,还会忙里偷闲端一两道特色菜上来,讲述原材料从哪儿来、怎么烧才好吃;结账时,报出的价格总是远远低于大家的估计;临告别,她一边叮嘱大家当心身体,一边会把蔬菜、糕点、水果等特产硬塞到车里。

  年轻夫妇带着孩子过来,富阿姨则会在临走时送上鹅蛋、许愿灯等小礼物。

  “老人和孩子,都很重要,要对他们好一点……

  她当初开办农家乐,出发点也是如此。2007年,中华村乡村游刚起步,前来游玩的市民已络绎不绝。一天下午一点多,富阿姨遇上了一对带着孩子的年轻夫妇,他们急切地询问哪里有吃饭的地方,富阿姨看孩子已饿得慌,连忙回家烧了几样饭菜给他们充饥,没想到一家三口吃了连连说好,并建议富阿姨开农家乐……就这样,富阿姨试着开起了农家饭店,并很快受到追捧。

  但富阿姨并不热衷于做生意。2008年—2009年,她把农家饭店转给了另一位村民经营,自己只当服务员,负责炒菜、招呼游客。但很快,饭店的商业味越来越浓,人情味越来越淡。考虑再三,富阿姨决定,收回农家饭店,重新由自己经营,善待每一位游客。

   改不了的“败家”与“傻气

  富阿姨与游客的故事,说不尽。一位家住市区的顾老师,不仅自己来了无数次,回去还为富阿姨饭店写了宣传单,见到朋友就发。

  但富阿姨办的农家乐不怎么赚钱,家人埋怨她:改不了“败家”和“傻气”。一来是因为她一直把菜价定得很低,二来则是因为她总爱送东西给游客,包括鸡蛋、青菜、甜芦粟、莲湘糕、柑橘、梅干菜等,林林总总。2008年,她把农家乐转给别人经营,还是坚持给游客送蔬菜,为此把每月1500元的工资全“”了进去。

  老人们吃完农家饭之后,有时富阿姨还会安排他们去附近的开心农场转转,或是包车送他们到平湖游玩。她说:“我就是想让老人们更开心些。”下转◆5版(上接第1版)

  富阿姨还在村里设立了一项特别的“偷菜基金”。几年前,一些游客来到中华村,看到农家种植的青菜和萝卜,会情不自禁下去拔几棵,而小孩看到果树上挂着的柑橘,也会兴高采烈地上前采摘。农民发现了,就会追着游客骂。“这样下去,会严重影响中华村的形象!”很快,富阿姨想到了办法:“谁家地里的瓜果蔬菜少了,就到我家来结账!”如此,村里再也没了骂声,而富阿姨每年最多为此支付3000元。

  脾气极好的富阿姨,不久前还跟老公吵了一架。有客人点了一份河虾,结账时,富阿姨老公算了60元的“市场价”。但富阿姨知道后,狠狠批评了老公,说是早已定下的“25元”优惠价,不许随意改动。

  对外来游客掏心掏肺,对当地农民也是如此。每当富阿姨去镇上菜场采购,卖菜农民都格外欣喜,纷纷招呼她把自己的蔬菜买走。其实,富阿姨家有专门的小农场,蔬菜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但每次离开菜场时,三轮车上还是堆满了一包包蔬菜:“最多只花200元,就可以让好多农民欢欢喜喜早回家,多好!

   温暖,一路走来的“标签

  富阿姨的温暖,并不只是游客感受到了。

  富阿姨家帮工有11位,都是村里五六十岁的村民,负责洗菜、切菜、端菜等。富阿姨坦言,原本,自家只需五六位帮工,但看到有的村民患了高血压,无法继续去附近大棚打工,自己就让她来帮忙了,“多个人没啥”。

  村民家有吃不完的蔬菜,也总爱卖给富阿姨家,赚点小钱。听说富阿姨家烧菜要用梅干菜,许多村民便又把一包包梅干菜送过来。而富阿姨总是来者不拒。

  中华村已有10多家农家乐,有时富阿姨家忙得热火朝天,其他人家却门可罗雀。对此,富阿姨没有窃喜,而是主张大家一起把生意做好。因此,她常把自家接待不过来的客人“分流”到好几家饭店去;有空时,更会上门指导,教其他村民如何烧菜、如何接待游客……真诚对待游客,多点人情味,是她反复讲的“大道理”。

  其实,富阿姨年轻时就是“先进人物”。1991年,富阿姨去安徽阜阳看望舅舅,无意中看到了当地百姓的穷苦生活。于是,她回来安顿好家人生活后,就专门去阜阳打工,一呆几年,把赚来的钱全部捐给当地孩子,供他们读书。她的善举,曾被当地媒体争相报道。

  因为富阿姨的为人,村民从不嫉妒她家的“宾客盈门”。相反,有游客要找富阿姨,村民不仅会耐心指路,有的甚至还会带路到家门口。

  富阿姨说,因为常年辛苦劳作,自己30多岁就被叫作“阿婆”,但如今,老少都管她叫“富阿姨”,而她自己也感觉越活越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