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思想 凝聚共识: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十四五”改革与发展研讨会
未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将如何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如何推进学科交叉专业融合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在近日召开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十四五”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校领导姜锋、李岩松、王静、钱玲、林学雷、张静、查明建等与来自全校各党政机关、教学科研、校企机构及学术委员会的百余位教职员工,聚焦未来学校改革与发展集思广益、凝聚共识,为学校“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会议由副校长查明建主持。
李岩松校长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上外’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他指出,“十三五”期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人才培养成效进一步凸显,学科内涵进一步丰富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结合国际国内大格局以及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大趋势,李岩松从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等四个方面分析学校目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指出学校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充分、不协调、不适应等问题,并强调“十四五”时期,学校将继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李岩松强调,上外“十四五”建设的指导思想,即围绕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愿景,以服务国家为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办学和育人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发展的“双轮”,创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发展模式,建设学术研究型大学,实现一流育人、一流学术、一流贡献,学校总体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针对“十四五”时期需着力解决的关键性、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问题,李岩松指出,学校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在“十四五”总体规划中提出了“以提高供给质量为核心,推进质量建设”、“以提高办学效益为核心,推进结构变革”、“以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核心,加强动力建设”的三大路径,具体化为“立德树人,培养卓越国际化人才”“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等八个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构建“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二十三项重大举措,希望上外的每一位师生员工在“十四五”发展蓝图中找准自己的站位,共同为建设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委书记姜锋在讲话中从宏观方向、理念共识、细节举措等阐述了 “十四五”期间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与任务。他强调,在宏观层面,十三五期间,上外明确了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办学愿景,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规划中,上外依然要循着这个宏观方向,进一步厘清理念、明确措施,进一步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国别区域全球知识”体系做出上外人的贡献。
在理念层面,姜锋聚焦大学的本质和语言的价值与大家分享观点。“大学是什么?它不是靠层级分明来管理的一个企业,而应该是同心协力立德树人的一种文化共同体,一种通过不断沟通与交流而形成的知识和人才培养的共同体。”
姜锋强调,大学尤其是外国语大学的发展,应当与全球格局、国家利益、社会动态以及高等教育行业发展密切结合在一起。他指出,处在两个大局的交汇点上,外语高等教育拥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人才培养和学科研究的出发点应当与时俱进。姜锋尤其强调对于培养未来人才政治定力的重要性,“要与这个世界互动,如果你自己站得不稳,就会摇摆,无法承受任何的冲击与压力。”指出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这至关重要,而不是一句空话。”
姜锋表示,应当充分地认识与梳理语言的价值,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更是知识的工具,本质上是价值的承载。十四五期间,上外不仅要将“语言”特色“做大”——充分保障多语种的课程资源供给,提升整体人才素养;也要关注把语言教育“做精”——提升相关学科的高端人才培养能力。
在具体落实举措上,姜锋围绕“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以及“多语种+”战略,指出要构建与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型人才和专业特色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体系与课程体系,并为此打造相应的平台体系和配套资源,也要将“多语种+”融入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以及社会服务全方面。
研讨会交流环节,百余位参会者分组进行了研讨,并分别就“十四五”规划文本提出了结构与内容方面的建议,并就学校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保障体系等方面对“十四五”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初审 / 编校 / 梁文慧 责任编辑 / 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