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把功夫也花在校园外 上交大将吸纳五千校友返校创业

12.10.2016  18:12

一校也可富国。据测算,麻省理工学院(MIT)历届校友创新创业,每年创造的产值总和相当于一个中等收入发达国家的GDP。  

时值2016全国“双创”活动周之际,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揭开面纱:作为国内四校之一、上海唯一高校,上海交通大学承担的“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向社会公布。“双创示范”如何先行先试,功夫也花在了校园之外。  

南部科创中心重要走廊

麻省理工和哈佛校外,有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的128号公路,一条云集科创企业的高科技走廊。作为上海滩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也是拥有最大单一校园的大学,上海交大与闵行区政府、上海地产集团等也在学校周边大做文章。  

保留教职全职创业的张志刚博士,现任上海零号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个意在“从零到一”创新创业的“零号湾”,便是环交大创新创业集聚区的核心所在。张志刚告诉记者,启动一年多来,零号湾一期5万多平方米已经“满员”,集聚了9个不同孵化服务主体,提供43项全方位孵化服务,有近300个项目入驻,近2000名创业者在集聚区内创业,去年底在孵初创项目的融资额超过1.4亿元,苗圃项目的转化成功率逾95%。  

作为此次“双创示范基地”方案的重点工程之一,集聚区将继续推进二期及三期建设,采用“引育并举”的孵化器模式,为师生、校友以及其他高校青年提供适合初创起步的园区。预计今年底,汇聚国内外高校创业者约500位,启动建设创业加速器和接力园。  

其中,富有上海特色的“智慧医疗专业孵化器”由上海交大医学院牵头,汇聚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等13家附属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以及校友、创投基金等资源,搭建“精准医学创新创业”和“医工交叉创新创业”两个平台,着力建设国内领先的智慧医疗专业孵化器。  

同时将加快零号湾海外基地建设,首批在美国费城、美国硅谷等设立基地;以后逐步完成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海外分园区的布局,“让学生留学或学成之时便可接触创业”。力争2018年底,零号湾稳态集聚约5000位国内外创业者,并加强和紫竹国家高新区互动,环绕交大闵行校区形成知识经济创新圈,合力建成上海市布局的“紫竹创新创业走廊”,成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重要支撑。  

休学创业不离校园创业圈

在上海交大校园,一座座书报亭变身而来的小红亭被称为“创业加油站”。原来,学校为了支持大学生双创,通过公开竞标,让这些街面小亭成了绿色植物“氧吧”、推广文化演出的校园票务平台、女生文化微空间等“微创业基地”,由大学生团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从“种子选手”成长为“学生CEO”,少不了更多基于技术的实战演练。根据新公布的双创示范方案,上海交大将进一步建设实体化的学生创新中心,如其中的创新能力训练平台包括创新开放中心、交叉创新中心、校企合作中心、工程服务中心4个分中心,为学生提供各类双创活动支持。这一中心计划每年接受8000多名学生参加实践,每年达70多万学时,并面向上海西南片高校开放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和指导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明确本科生和研究生可有1至2年时间休学创业,其间还可享受创业教育资源与支撑服务,保证“离开课堂不离校园创业圈”。  

除了学生,老师也是双创主体之一,而且也要走出校园、走向市场。上海交大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燕刚告诉记者,“双创示范基地”方案主旨之一便是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此,学校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出台了8个配套文件,并试行科技人员离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管理办法。  

比如,今春上海交大与浙江熊猫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将农业与生物学院张少辉团队的生物活性肽系列产品技术成功转化,使具有保健功能的生物活性肽与百姓生活越走越近。同时,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殷承良团队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也在各方支持下实施转化,成立了上海北斗交大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实现“无人值守、分时租赁”新能源汽车共享模式。  

截至上半年,全校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数量达177项,总金额4700余万元,预计全年可破亿元。上海交大党委副书记、创业学院院长朱健表示,“高校应当成为也可能成为双创最活跃的细胞,让创新凝结在血液之中,让创业成为生命的力量。”  

来源:中国上海 2016.10.12  

原文: 把功夫也花在校园外 上交大将吸纳五千校友返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