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改变人生 时代成就人生 复旦大学77-78级校友返校

29.09.2017  20:55

9月28日至29日,“时代成就人生”复旦大学77-78级校友返校活动举行。800余名校友从世界各地回到母校,共忆火热青春岁月,共叙师友同窗情谊。

1977年,中国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此后一年,67.5万人重新走入大学校门,其中3563人收到了来自复旦大学和上海第一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他们的人生道路由此改变。40年间,改革开放大时代成为他们绽放的舞台,复旦和上医77-78两届校友中,走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人文社科领域的探路者、科技创新的领头人、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经济金融领域的改革者、艰苦创业的企业家、国际组织中国力量的代言人……更多的是各行各业中庞大而坚实的群体。他们努力工作、积极奋发、脚踏实地,在大时代中成就自我,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重温一段历久弥新的复旦岁月

9月28日下午,“时代成就人生”复旦大学77-78级校友返校主题大会在正大体育馆隆重举行。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大学校友会会长许宁生出席大会并致欢迎辞。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阿沛·晋源,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复旦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晓漫,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冯晓源等77-78级返校校友与在校师生逾千人济济一堂,共襄盛会。复旦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张一华主持大会,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征及有关部处和院系负责人出席大会。

主题视频《复旦人与大时代》拉开大会序幕,12位知名校友回忆燕曦岁月,讲述时代成就人生的故事。

大会伊始,全体与会人员起立,为三天前不幸离世的钟扬教授默哀。

“母校欢迎你们回家!”许宁生在致辞中向77-78级校友致以诚挚的问候。他指出,复旦改变命运,而时代成就人生。离开校园后,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成为这一代人的大舞台。40年来,校友们响应时代的召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校友是母校永远的名片,而复旦是校友永远的精神家园。”他希望校友们继续关注复旦、爱护复旦、支持复旦。复旦大学也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进取的状态,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目标不懈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待和厚爱。

77级经济系校友朱民与77级原上医临床医学系校友冯晓源作为校友代表分享经历与感悟。“复旦改变了我人生,给了我理想,给了我知识,给了我人生的信仰,给了我那么多的关爱。”朱民回顾了他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复旦故事。谈及谢希德校长,他不禁热泪盈眶。冯晓源对时代、母校和华山医院表达感恩之情。“我们这代人年轻时心怀梦想、理想飞扬,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是满腔热血。”他呼吁校友们保留理想和梦想,保留纯真,继续为国家、为母校做些有益的事。

大会由“燕曦岁月”“如沐春风”“我心如故”三个篇章组成,参与“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口述史专题教育活动的在校学生分享了采访校友过程中的精彩见闻,“学长”前辈们博学笃志的求学态度、艰苦奋斗的励志精神,心系家国的责任担当成为他们精神路标。

1977年高考准考证、在教学楼外的路灯下看书、八本新闻学笔记……三张早已泛黄的黑白老照片呈现77-78级校友如饥似渴学习的真实场景,讲述复旦改变人生的故事,传递珍藏在每个复旦人心中的母校情结。40年前的师生缘分来之不易,29位授业恩师登台,由校友代表敬献鲜花,以表师恩难忘。

“复旦的日日夜夜由你我同构,复旦的学海浪潮由你我掀起。得入此门,不负此生。星星之火,代代相承。”一首诗篇《日月光华同灿烂》由77级数学系校友吴健和在校学子共同朗诵,唤起40载岁月带不走的复旦赤子心。

12位校友受聘为特聘书院导师,共同参与复旦五大书院的育人工作。作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们是中国历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特殊一代,他们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励志精神,渴望知识、博学笃志的求学态度,心系社会、报效家国的责任担当,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青年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感受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返校活动

本次返校活动为期两天,除主题大会外,学校各部处和院系多方协作,为校友奉上丰富多彩的返校活动。校友们也以多种形式回馈母校,助力复旦发展。

9月28日上午,“复旦大学珍贵档案展(1977、1978级校友专场)”在档案馆拉开序幕,17位校友捐赠档案270余件,复旦大学副校长周亚明、校长助理苟燕楠及15位校友出席档案捐赠仪式。无论是精心保存的毕业纪念册、听课笔记、读书札记、油印教材,还是不经意间保留着的饭菜票、电影票、乘车证等票证,一件件或精美或朴素的展品,承载着77-78级学生的集体记忆,封存了难忘而丰盈的大学时光,更生动诠释并展现着复旦学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精神气质,心系社会、报效家国的责任担当。这些展品,不仅是77-78级校友的故事,更是一代复旦学子的宝贵记忆。

“祝慎之-中国儿童尿毒症透析推广项目”捐赠仪式也于9月28日上午举行。77级中文系校友、澳洲校友会原会长祝敏申向学校捐赠100万元,支持“祝慎之-中国儿童尿毒症透析推广项目”。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征、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等出席捐赠仪式。

此外,“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图片展”“春华秋实:77级历史系校友书画展”等展览、院系师生座谈会以及多场校园参观导览于9月28日上午并线举行。9月28日晚,主题晚会上演,以歌声、乐器、舞蹈、朗诵等不同形式展开穿越40年的精彩对话。9月29日全天,多场院系师生座谈会持续不断。

珍藏一份见证时代发展的历史记忆

本次返校活动于今年4月底启动,在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和对外联络与发展处的组织下,77、78级班级联络员们通力合作,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力求通过多种形式汇聚校友资源,创造交流对话,展现复旦精神,发挥育人作用。

“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口述史专题教育活动于今年5月至8月开展,22个院系的100多位学生骨干对近60位77-78级校友进行口述历史访谈,记录一段段跌宕人生轨迹,更记录“学长”前辈的学术情怀。目前共收到口述文稿及新闻稿近百篇,逾34万字。 老故事、老照片、老物件征集活动也受到校友积极响应,截至返校活动当天,共收到文稿145篇,合计567668字,照片487张、档案270件。

经过挖掘与梳理,部分精选图文被编辑为《复旦人》特刊,所有文稿整理结集为《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暨复旦大学77、78级校友返校活动投稿资料汇编》,复旦大学校史馆、图书馆等将此作为重要史料保存。部分珍贵照片及档案于返校当日以“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图片展”“复旦大学珍贵档案展”等展览形式呈现。这些珍贵史料内容详实、角度多元,全方位展现了77-78级复旦学子的校园生活乃至中国改革开放发轫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剖面。

复旦大学校友会还为每一位返校校友都准备了一份来自母校的“大礼包”。返校纪念T恤、相辉校友章、《复旦人》特刊、返校函、返校活动手册、以“40”为设计主题的马克袋和写有校友姓名与院系的胸卡。此外,食堂为校友定制的午餐和晚餐包含了红烧肉等众多受欢迎的怀旧菜式,把“家”的味道带给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