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思想之花在欧洲绽放之“转”篇:我校在瑞士弗里堡大学成功举办“中国日”活动

23.09.2015  17:55

新闻中心讯 当地时间9月21日,复旦大学代表团一行来到瑞士弗里堡大学,在这里举办“中国日”系列活动,弗里堡大学副校长Astrid Kaptijn教授、原副校长Thomos Hunkeler教授出席了相关活动。我校经济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丝绸之路研究院等的专家学者代表以及宣传部、外事处、孔子学院办公室、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外国留学生工作处等部门相关项目负责人和学生代表参加了系列活动。

Astrid Kaptijn、Thomos Hunkeler等首先为我校代表团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Kaptijn副校长向代表团师生介绍了弗里堡大学的历史和现状,包括其发展历程、文化传承,以及该校的师资水平、学生结构、研究成就、教学设施、申请流程、学制构成等基本情况,Thomos Hunkeler愉快地回忆了他任副校长期间,访问复旦并签订两校友好交流初步协议的美好经历。随后,我校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介绍了我校代表团此次访问的目的、行程等,并简要回顾了双方合作的历史基础,代表团与弗里堡大学相关负责人一起,就双方进一步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磋商。

随后,我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胡文华等与Astrid Kaptijn、该校国际交流处处长Marielle de Dardel女士等人就双方学生、教师交流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Astrid Kaptijn教授谈到,弗里堡大学很多学生对到复旦大学求学非常感兴趣,并表示希望进一步完善汉语教学和教师交流机制,从而为来华学生提供更好的学前语言准备。胡文华建议,可以在学生来华求学之前,对其进行一定的汉语培训,以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复旦的学习生活。胡文华同时询问了复旦学生到弗里堡交流的细节情况,并希望弗里堡大学提供更多的英语教学,以解决部分中国学生语言问题,Astrid Kaptijn等表示非常赞同。

中午,复旦大学学生为弗里堡大学师生带来了精彩的中国传统音乐表演,并与到场师生热烈讨论、互动。音乐会上,表演者为观众介绍了洞箫、古琴的历史、文化和构造,以及传统曲目中蕴含的诗意。悠扬的洞箫声、婉转的古琴声令师生陶醉,中国传统智慧和理念也随之播撒在弗里堡大学师生心中。表演结束之后,复旦学生热情邀请观众上台感受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并耐心地教现场观众简单弹奏。随后,双方学生就复旦生活、学习等情况进行了交流。下午,代表团一行在Dardel处长陪同下参观了校园并在该校核心场地设立问询台,接受师生们关于留学、访学复旦的问询,外国留学生工作处相关负责人现场答疑解惑。

傍晚,我校丝绸之路研究院负责人侯杨方教授、国务学院张骥博士、丁纯教授为弗里堡大学师生们带来了主题演讲,双方教授就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侯杨方教授以“还原真实的丝绸之路”为切入点,作了题为“帕米尔高原上的丝绸之路、玄奘之路以及马可波罗之路”的主题演讲。侯杨方展示了他率领的团队在寻访古丝绸之路的过程中拍摄的专题纪录片,其间壮阔的景色和艰险的道路让与会师生赞叹不已。随后,侯杨方教授深入描述了其带领的团队,前往帕米尔高原的亲身经历和历险故事,辅之以丰富的学理知识和大量文献及图像实景,以“玄奘回国之路”“马可波罗之路”等为视角,系统阐释了精准复原丝绸之路的原由,以及为何选择最具有难度的帕米尔地段进行考察,怎么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实现路线的精准复原等论题,言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性内涵和战略性意义。千年前东西方文化的绚烂碰撞,结合现代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精彩讲解,让与会外国师生对中国提出的“一路一带”战略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张骥作了题为“一路一带——崛起中国的大战略?”的主题演讲。张骥介绍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布局和重点领域,指出沿线经济走廊的分布将给沿线地区带来经济上新的增长极和安全上的稳定,具有显著的公共品性质,同时也是中国调整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寻求新的增长点的战略布局,将给地区和世界带来深远的地缘经济和政治影响。接着,张骥从中国与世界关系、中国对国际秩序态度的转变,国内驱动,外部需求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原因。他指出,这是中国首次提出的塑造型战略,中国已从一个国际秩序的“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贡献者和领导者,中国的战略思维已经从过去国内国际分开走向统筹国内国际的大战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内部驱动,沿线地区区域治理能力和制度供给不足的空间和需求共同促成“一带一路”战略的形成。最后,张骥分析了中国新外交为“一带一路”所进行的战略准备以及其将面临的地缘政治、沿线国家政治安全、威胁的跨境传播、经济风险、生态风险以及过度责任等方面的挑战,强调要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来应对上述挑战。

丁纯教授作了题为“中欧经济关系和合作——一路一带的协同作用”的主题演讲。首先,丁纯回顾了近年来中欧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情况,中欧各自面临的问题,以及中欧关系面临的新挑战,并对中欧经贸合作的前景做出了积极评价。丁纯认为,未来中欧经贸往来将更加紧密,同时贸易摩擦也不可避免,双方应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大伙伴关系,即和平、增长、改革、文明,来促进双方合作交流,实现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第二,丁纯教授阐述了“一路一带”对中国,对欧洲,以及对中欧关系的重大意义。他指出,“一路一带”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选择,是更加综合的开放策略,它将极大地促进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继续开发,从而实现全国平衡发展;促进欧亚一体化,解决亚洲、中东欧地区资金缺乏的瓶颈问题,化解中国国内过剩产能。同时,“一路一带”将与欧盟容克投资计划对接,促进中欧相互资金融通,撬动私人投资。最后,丁纯教授强调,中欧投资、产能合作有广泛、深厚的基础,对接途径非常具体、丰富。因此,中欧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特别是中国与中东欧“16+1”等合作机制的建设,非常富有建设意义。

三位教授演讲结束后,同与会外国专家、学者就相互感兴趣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瑞士原驻华大使Dominique Dreyer出席了学术交流活动,许多学者从法国等邻近国家专程赶来,参加学术讨论。

代表团一行是结束了在比利时王国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中欧智库研讨会后,经由卢森堡大公国前往瑞士的。在卢森堡期间,代表团一行还顺访了卢森堡大学,该校副校长Franck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并转达了该校校长对复旦来访的高度重视以及期盼与我校共建孔子学院的强烈意愿,曾在我校北欧中心工作过的该校国际合作处处长Jenny全程陪同了代表团一行并安排该校人文学院的负责人及师生同代表团成员进行了友好深入的交流,代表团一行还先后参观了该校新校区与主校区及人文学院楼宇和心理学实验室。我校外事处处长朱畴文主持了相关访问活动。

记者手记:思想之花绽放更需人心相通的土壤

这几日记者随复旦代表团访欧,感受到欧洲的大学校长与知名学者们与复旦人互动都有一种“老朋友见面”甚至“走亲戚”的深情,少的是陌生与客套,多的是热切与期盼,期盼双方的合作交流能结出更加坚实的硕果。此行的许多接待方都曾访问过复旦,我校的热情接待和周到的交流对接,从度身制定接待方案到选择最符合对方需求的陪同人员,特别是专家学者和本科学生的学识与智慧,都让这些原本素不相识的外方人员“一见如故”,充满对复旦美好的回忆,有的甚至翻出手机中的照片,让我们向某位当年的教授问好,这样的花絮不胜枚举,它们让我们领悟,为什么刘延东副总理在布鲁塞尔出席我校等主办的中欧智库论坛闭幕式的主旨演讲题目第一个词汇就是“以心相交”:

花絮一:雷厉风行的副校长。卢森堡大学副校长Franck坐下来不到三分钟,马上切入正题,就双方在该校共建孔子学院的可行性和申办细节进行仔细的询问,面对这位开门见山的副校长,我校代表团则毫无保留地将与欧洲知名大学共建孔院的“经验”和申办流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悉数奉上,甚至主动建议对方与我国驻卢大使沟通和交流,取得我外交部门的“曲线”支持等,听闻这些“支招”,这位副校长一边悉心记录,一边连道几声“That's Great!”目光仿佛在说:“复旦哥们,真够意思~”话音未落,只见他倏尔掏出一张用各种颜色填得满满当当的全年工作日程安排表,指着十月的第一周说,“这个周末我将访华,能否安排我前往贵校接洽下一步细节”,紧接着在他的日程表上就写上了“Fudan”五个字母。就这样短短几分钟时间,Franck副校长的这种诚挚和出乎寻常的“高效率”,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来访要求,大家感到的不是突兀,而是一种强烈的合作诚意和熟人气场,纵然两国相隔遥远,国情不同,但人心原来可以如此相近,没有任何距离感。

花絮二:“大使级”的接待。代表团此行的第三站来到瑞士弗里堡大学,该校的国际交流处处长dardel戴女士,恰是现任瑞士驻华大使夫人,她前几天特意从北京回到弗里堡,接待我们这群“老朋友”,这位大使夫人不仅使用全校最高礼遇的“壁毯大厅”接待复旦代表团,还全程陪同我们各项活动,帮我们看管行李,替我们端茶送水,甚至在我们参观校园时,同我们讲解一个个校园文化小品的典故和细节,这种“回家”的感觉使得我们忘记她贵为大使夫人,反而觉得是在至亲好友家“串门”。下午学者交流和演讲论坛环节,另一位儒雅的老人则谦逊的听讲,热络地同我们交流,分享他在中国的经历与轶事,一打听才知道,他是瑞士前驻华大使Dominique Dreyer,这位大使十分珍视与复旦学者们的交流机会,直到晚上告别,同代表团成员一个一个握手致意……这次访欧,与我们见面的前任或现任欧洲议员或教育部长等“大佬”都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坦诚与热心。

这些花絮背后,记者认识到,作为复旦的学者要登上世界学术的讲台,复旦要加快国际化战略进程,不仅需要深厚的学识,智慧的火花,更需要打开心扉,摒弃功利,与各国不同领域专家教授与行政负责人用心相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复旦此行的主题“一带一路”建议时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搞好合作与交流,必须得到各国人民的支持,必须加强人民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合作与交流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