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全国研究生学术论坛举行

16.05.2017  14:52

5月13日,“学习创新·立德树人:当代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复旦大学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全国研究生学术论坛召开。论坛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本次论坛为鼓励青年学子创新力作,共评选出论文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来自全国68所高校的120余名优秀研究生代表参加论坛,全国21家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均派出优秀研究生与会。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朱鸿召、上海市教委德育中心、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复旦和其他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出席了开幕式。

论坛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全国研究生学术论坛是复旦大学为全国研究生教育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的基础上,要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人才培养做好、做实、做精,要将学术论坛做成响亮的平台,推动全国青年学子的学术交流。

  朱鸿召表示,未来上海将整合多方资源,大力支持上海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让他们安心、专心研究马克思主义。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深处和高处相逢,都强调了个体与群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寄语广大社会科学学者,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刘承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他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与会人员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才,更应当注重把经典文本的研究与前沿问题的研究相结合,引领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开幕式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钰民作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的主旨发言。他结合自身治学、教学经历,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关系、内容发展和科学研究的关系三个角度,深入浅出地向与会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后,他用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勉励青年学子,要坚守学术、崇尚学问。

习兴美等六名论文一等奖获得者分别向全体参会人员汇报了自己的学术论文。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伟力、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范宝舟、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艳华、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许瑞芳分别对汇报人的论文作出点评,并提出针对性修改意见。

下午分论坛环节,与会人员围绕“经典传承·马克思主义经典诠释与基本理论”“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立德树人·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资政育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四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此次论坛系复旦大学举办的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全国研究生学术论坛,是复旦大学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促进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子之间的学术交流的重要举措。主办发表示,希望通过定期举办此项论坛,未来将有更多学子广泛深入参与,为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