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在循证护理领域架起科研与实践联通“桥梁”

22.05.2017  16:54

护理学院教师通过模拟教学给学生们讲授助产领域的最新证据和知识

日前,以“提高护理质量,立足科学证据”为主题的上海市循证护理中心、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第二期“证据转化与临床应用工作坊”在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举行。该工作坊结合循证护理最新发展和临床需求,为全国优秀临床护理骨干提供循证护理和证据转化理论、方法及实践的培训。

“当科学证据与临床判断碰撞时,思维的‘火花’会激起临床护理骨干们极大的专业关注度和创造力。”据上海市循证护理中心主任、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护理学院院长胡雁教授介绍,该工作坊采用项目制和实战型的方式,将科学证据与临床问题、专业判断、患者需求密切结合,寻找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突破口。

证据促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大陆首家循证护理研究机构。10多年来,该中心借鉴全球循证实践模式与证据资源,结合我国临床护理实践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培养循证护理人才,推动证据资源传播,促进证据转化与应用,以“用证据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目标,用行动弥补从研究到实践的“差距”。

循证护理是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以及病人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方法。譬如,长久以来术前8至12小时禁食禁饮一直是围手术期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但过长时间的禁食禁水会导致患者出现脱水、低血糖等不适,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禁食禁水的时长是否有理论依据?禁食禁水的时间是否可以缩短?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临床护理人员开始重新思考传统护理技术与护理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这些思考中,循证护理的观念和方法可以帮助护理人员用科学的方法寻找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从而解决临床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

依照循证护理方法的指导,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针对“术前禁食禁水”这一问题,查找国内外权威指南,将“术前2小时可饮无渣液体、术前6小时可摄入清淡饮食、术前8小时可进食普通饮食”的最新证据引入临床实践,使肝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禁食时间从14.49小时缩短到13.06小时,禁水时间从12.94小时缩短到2.75小时,目前已有300多名患者受益,并将推广至更多的临床科室。这就是用循证的思路,将最新研究证据引入临床实践,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护理质量。不过,这仅仅是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牵头开展的82个证据临床转化项目之一。

转化实践长效机制让患者受益

从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获悉,近来年卫生保健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但研究结果转化却是一个缓慢和充满障碍的过程。来自美国和荷兰的研究指出,30%至45%患者接受的医疗干预措施并非基于研究证据,而20%至25%的医疗干预措施被证明是不需要或者是有潜在危害的。由于科研转化的滞后性,导致有效的干预措施在临床实践中未被及时应用,或者某些无效的干预措施被过度使用,从而引起医疗效率低下、效果欠佳和卫生资源使用不公平。

为了促进研究成果到临床实践的转化,作为上海市循证护理中心、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挂靠单位的复旦大学护理学院,自2011年开始,组织学院骨干教师和附属医院专科护士、护理管理者开展证据临床应用培训,建立了一支在各附属医院深入开展循证护理实践的专业队伍,先后开展了82项证据临床转化项目,推动了在循证实践指导下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建立了“从证据到实践”的长效科研转化机制。从静脉输液、导管护理、跌倒预防、压疮处理、院内感染控制等护理基础实践,到重症监护患者眼部并发症处置、意外拔管预防、急诊患儿发热管理、产后母乳喂养及疼痛管理等专科护理技术,再到肿瘤患者的症状管理、心脑血管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等延续性护理工作,都开展了有意义的证据转化实践,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据不完全统计,10家附属医院共有1200余名护士参与其中,97%的项目改进了护理程序或流程,94%的项目改善了护士依从证据的知识、技能和行为,60%的项目提高了患者的知识,28%的项目改善了患者结局,超过2000名患者由此受益。

提升临床护士对证据的可及性

证据的获取与传播是证据转化的基础,如何将证据资源组织成易于传播、利于理解和应用的形式,提升临床护士掌握证据的可及性,也是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一直思考的问题。2014年底,该中心尝试用新媒体传播循证实践理念,建立微信公众号,为临床一线人员提供最新最佳的循证资源和最权威可靠的循证知识。两年来,微信公众号已吸引全国各地3万名用户关注,推送文章200余篇,累计阅读量近60万次,成为护理学科中的“学术大号”。“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多久需要更换?”、“成人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的最佳证据”、“导尿管置管与拔管的最佳证据”等诸多热门话题一经推出,立即引发临床上的强烈反响,并迅速被转化、应用到护理实践中。“找证据、用证据”已深深植入临床护理人员的实践理念中。

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出版了国内首本循证护理专著《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主持编写了国内首本循证护理学研究生教材《循证护理学》,建设了研究生、本科生、继续教育培训班等多个层次的循证护理学课程,为全国培养了3000多名循证护理人才。随着前不久人民卫生出版社新一轮教材编写工作的结束,国内首本循证护理学研究生教材(第二版)即将面世。

在成果转化的基础上,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还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证据转化模式,已经在国内外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证据转化方法学及实践论文50余篇,稳固树立了复旦大学在循证护理领域的学术特色、优势和影响力。“循证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方法,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联通科研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持续改善护理质量的力量。”胡雁教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