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种子基金项目成果初现

11.11.2014  12:11

复旦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在美国中华医学会资助的机构发展项目(China Medical Board, CMB Grant 13-131)中设立了“Health-X种子基金”。旨在促进复旦大学健康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能够通过多学科合作的方式开展健康领域的研究。2013年和2014年共收到20份标书,经严格的同行评审和选拔,其中7项研究成功中标,每项获得6万元资助。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或代表于2014年10月27日参加并通过了中期考核。

这7项研究分别为:张震主持的《19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寿命不均等的变化及其模式研究》;胡屹支持的《密切接触者调查政策对中低收入国家结核病疫情影响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胡雁主持的《成人住院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管理的循证实践研究》;黄葭燕主持的《非洲地区近十五年卫生发展公平性研究》;赵德余主持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及其政策选择的系统动力学》;陈仁杰主持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东亚地区气温对臭氧健康效应的影响》;何更生支持的《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对妊娠期糖尿病和巨大儿发生影响的队列研究》。本次种子基金中期考核邀请到5名评审专家,就研究方向、研究目标、预期产出、目前进展等四项内容进行打分,提出建议和总体评价。

种子基金项目成果初现,其中2013年中标的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张震老师就以种子基金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成功申请到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人口寿命不均等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批准号:71473044),获科研经费为58万人民币;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陈仁杰博士后(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的一篇标注种子基金资助的题为“Ozone and daily mortality rate in 21 cities of East Asia: how does season modify the association? ”的文章已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在线发表(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139207 );其他研究者也陆续有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产生,如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赵德余教授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正在逐步转化为决策和应用;由护理学院胡雁教授负责的研究目前已完成中文文章一篇,正在修稿,英文文章一篇,处于审稿状态;其他研究者也都展示了已经完成的研究结果,并都在积极准备以此为基础申请更大的项目基金以深入拓展研究。与会者还交流了跨学科合作研究的经验。

复旦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衷心希望通过中期考核的上述7项研究后续进展顺利,产出更多更高质量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