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推差别化增收激励政策 2020年居民收入将翻番

22.10.2016  10:05

   七大群体增收路径

  ■技能人才:完善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政策

  ■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加快职业化进程

  ■科研人员:通过工资性收入、项目激励、成果转化奖励等多重激励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工作,激发科技创新热情

  ■小微创业者:进一步降低小微创业者创业成本,健全创新创业成果利益分配机制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进一步稳定预期、优化环境,激发企业家创业热情

  ■基层干部队伍:完善工资制度,实施差别化激励办法,建立阳光化福利保障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

  ■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鼓励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主动参加生产劳动,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

  ■新华社记者 陈炜伟 安蓓

  国务院21日发布 《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对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七大群体实施激励计划,推出差别化增收激励政策,带动城乡居民实现总体增收。

  《意见》强调,要坚持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多条增收渠道相结合、促增收与降成本相结合、创收致富与缩小收入差距相结合、积极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等原则。到2020年,城镇就业规模逐步扩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宏观收入分配格局持续优化,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提高;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共建共享的格局初步形成。

   技能人才:技高者多得

  增收路径“一桥三通道”:“”是技能培训。“三通道”包括晋升通道,向上增加职业技能标准等级;认证通道,建立职业资格与相应的职称、学历可比照认定制度,技能人才也能“当教授”;进城通道,为技能人才在大城市落户、购租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支持。

  带动效应 带动广大产业工人增技能、增本领、增收入。

   新型职业农民:加快职业化进程

  增收路径 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增收能力,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教育培训发展相关规划,定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挖掘现代农业增收潜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鼓励农民共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增加经营性收入。

  带动效应 带动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科研人员:工资、项目多重激励

  增收路径 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通过工资性收入、项目激励、成果转化奖励等多重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

  带动效应 带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

   小微创业者:降低创业成本

  增收路径 清除创业壁垒,降低创业成本,健全创新创业成果利益分配机制,包括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的制度规则,研究完善商业模式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

  带动效应 引导和支持小微创业者在双创中实现创收致富。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保护产权

  增收路径 针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完善对组织任命的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研究制定在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指导意见,稳妥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

  带动效应 激发企业家创业热情,推动经济增长、就业增加、效益提升、职工增收实现良性互动。

   基层干部队伍:差别化激励

  增收路径 完善工资制度,健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差别化激励办法,建立阳光化福利保障制度。

  带动效应 带动公务员群体和公益类事业单位职工。

  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

  增收路径 推进产业扶贫济困,强化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深入实施电商、旅游、光伏扶贫工程。建立低保与就业联动机制,鼓励、引导具备就业能力的困难人员积极就业,增强其就业动力。完善相关专项救助制度,形成阶梯式救助模式。

  带动效应 鼓励引导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及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中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者,主动参加生产劳动,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

  (综合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