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骗千万元藏匿境外17年 曾漂白身份当导游

07.11.2014  11:46

  17年前,凭借一张伪造的“企业存款证实书”,男子张某骗走了本市某事业单位一张面额1000万元的银行本票,在实施了转账和提现后逃匿到了境外。17年的境外逃亡,让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取得印尼身份的导游。但本市警方并未放弃对他的追捕,终于在日前将其押解回沪。记者昨天从市公安局了解到,开展的“猎狐2014”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百天以来,本市警方已从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劝返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22名。

   17年前骗走1000万元

  1997年的8月1日,在本市某银行的溧阳路营业所内,张某冒充银行经理,伙同他人用一张伪造的“企业存款证实书”将本市一家事业单位一张面额1000万元人民币银行本票骗走,并通过转账提现。

  8月13日案发后,警方立即开始追捕张某并查控资金。10月,由于信息滞后性,张某从海口机场出境,后从香港转机去了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

  到案后,张某交代,当时自己带了六七十万元赃款出境,到印尼的第一年就花光了,“不是你的,去得也会很快。用一句印尼的话来讲:从魔鬼那边拿来的钱,花在了魔鬼身上。”为了谋生,张某在印尼做过很多工作,比如去矿区找矿,在棕榈园采过棕榈籽,在海边养过虾、石斑鱼,还在茶园里种过茶树,当过黑导游。张某原想在印尼通过洗白身份再去第三国,结果前后换了7次身份,花了很多钱多次受骗,直到最后一个身份才算合法。

   逃犯摇身一变成导游

  另一方面,警方没有因为张某逃亡境外而放弃侦查。经过大量工作,专案组从资金掮客手中追回了部分损失,同时通过关系人与逃亡境外的张某取得联系,规劝其回国投案。然而,1998年发生在印尼的“排华事件”却让案件侦查陷入了停顿,侦查员得到的最后一条信息是:张某已经离开印尼首都雅加达,生死不明。

  经过13年不懈努力,2011年,警方再次联系上了印尼雅加达的关系人,从他口中获悉:数年前与张某有过联系,他已经取得印尼身份,在巴厘岛从事导游工作。

  今年7月“猎狐”行动的开展,让上海警方看到了主动赴境外开展抓捕工作的可行性。经过艰难工作,专案组掌握了张某在印尼的新身份和数月前的落脚点信息,迅速成立了一支由案件新老承办员组成的抓捕小组。

  8月26日,经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市政府外事办批准,在公安部经侦局支持下,抓捕小组一行4人飞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这次跨境缉捕工作充满了挑战性,国际警务合作需要依托大使馆,国内看似平常的抓捕工作也属于外交事务,涉及部门众多、手续繁杂。9月1日晚11时许,在巴厘岛地方警察局配合下,抓捕组在巴厘岛登巴萨一家旅行社内将正在开会的张某抓获,终结了他17年的逃亡生涯。

  回国后,张某在看守所坦承,逃亡的最初很紧张也很害怕,也想过回国自首,但一直没有足够的勇气,“当导游时碰到国内游客较多,特意回避上海口音。”当听到前来抓捕他的民警吐露上海口音时,张某反而松了一口气:“17年,我始终没有勇气自首,但现在,我感到我有勇气去承担我要承担的责任。

   出逃5年以上占一半

  据警方介绍,对这些具有高智商、较好经济基础的“狐狸”实行跨境缉捕其实难度颇大。据悉,“猎狐”行动开展100余天以来,本市缉捕和劝返的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为22名,涉及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逃往缉捕难度较低的老挝、缅甸、印尼等欠发达地区的只有5人,剩余的则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日本、菲律宾、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不仅如此,外逃者的时间跨度也相当大,22名逃犯中出逃时间5-10年的6人,10年以上的5人,出逃5年以上的占总数一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通过加入国籍,或与当地通婚等方式对自己的身份进行“洗白”。对此,警方表示,将通过各种方法将在逃嫌疑人“”出来,褪去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