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到基层 逐梦天地宽 【青春奋进】华理学子用青春谱写基层梦

14.06.2018  23:46

毕业季,选择季。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该怎么选,又成了毕业生们要面临的难题。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再一次创下历史新高。对很多毕业生来说,找到一份工作似乎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解”。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线城市户口紧缩、二三线城市“抢人大战”、国家各种鼓励基层就业的政策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基层就业纳入人生规划。

心中有梦天地宽。”如今,越来越多的华理学子在改变就业思想,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拓展自身能力,不再选择独木桥的方式,而是走向田间地头,或者选择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就业渠道。“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在校园里蔚然成风。2018届毕业生中也涌现出一批逐梦基层的就业典型。他们表示,这是一个需要勇气和深思熟虑的选择,到基层就业不仅仅是一种新趋势,也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到基层就业是一种什么体验?不妨来听一听他们的“基层梦”。

袁娅,女,外国语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签约贵州省思南中学。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其实,职业不仅没有贵贱之分,基层历练反而更能为自身的成长成才加分。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深知农村的孩子们需要什么。乡村教育,让我经历不安,却义无反顾。因此,毕业时我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任教。当时,不少同学认为我傻,可我觉得这里更能实现我的价值。我为我的职业自豪,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一定不辱使命!

左浩然,男,化工学院2018届博士毕业生,签约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成都研发中心。

常言说“物以稀为贵”,其实人才更是“以稀为贵”。硕士、博士到了基层科研单位,往往有更多的机会挑大梁、唱主角,因而也更容易出成果。相反,在人才济济的大城市,硕士、博士根本不稀罕,最终“泯然众人矣”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当然,与大城市相比,基层科研单位的工作环境可能要苦一些、实验设备可能要差一些。但基层单位与大地离得更近、与需求贴得更紧。更何况,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日益迫切的转型升级和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增长,基层单位的工作环境正在改善,仪器设备也正不断更新。同时,与大城市的住房紧张、物价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相比,“小地方”正变得越来越宜居,生活质量并不差。回到四川,选择中化,每天可以陪伴在爱人身边,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人生如此,何其幸也!

于淼,女,药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签约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确定自己职业方向的时候,兴趣也是我考量的主要因素。我希望未来能够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忙碌奋斗,而不仅是为了生活操劳奔波。所以,最后我选择药物分析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整个求职过程如人饮水,但也收获了很多温暖。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辅导员姐姐对我说:“你其实很优秀,只要不畏惧失败和泥泞,所有的美好都会为你而来。”那个瞬间,我的泪水几乎夺眶而出,这种被肯定的感觉是自己许久不曾体验过的。正是这一句话让我更加坚定、信心倍增。最终,我通过努力拿到了恒瑞医药的offer。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李磊,男,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签约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哪里有需求,哪里才有机会;哪里有舞台,哪里才有作为。与其在大城市里论资排辈、苦熬苦等、忍气吞声为“老板”打工,倒不如到需求旺盛的基层挑大梁、当主力,脚踏实地、扬眉吐气地干出一番事业!半个多世纪以来,贵州桥梁先后参与了155条高速公路、70余座大型桥梁、135座隧道、70余条路面、4项市政工程的修建,足迹遍布我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进军菲律宾等海外市场,所承建的坝陵河大桥和六广河大桥等一个个超级工程改变了西部交通,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张开了一张张大网。贵州桥梁让天堑变通途,身为其中一员,我倍感自豪,愿一起携手让世界更顺畅!

卓,女,社会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签约西藏林芝电力公司。

西藏,我出生的地方、梦想起航的地方,无论我身在何处,她是我永远的眷恋。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来内地上学,因为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四年时光,华理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收获。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人,学到了很多事。转眼毕业,我觉得我该回去了。再三斟酌后,我决定报考西藏国家电力公司。那段时间跟同学、老师求教各种求职经验,感谢大家的加油鼓劲。经过几个月晚睡早起的不断努力,我终于如愿以偿。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为何如此执着回西藏,而不是尝试其他的可能继续追梦。我说:“西藏是我的家,也许这条路走得远了一点,外面的世界很大,看完了还是要记得回家。

方浩,男,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8届硕士毕业生,签约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年前,带着对繁华都市的向往,我从家乡西安考到了上海。三年后,带着对家乡的眷恋,我从上海回到了西安。随着校园生活的结束,每个毕业生都要面临一个严峻的去向选择:是坚守在大城市还是回到“小家乡”?建设家乡一直是我的梦想。回家乡并不意味着选择了苟且,我相信家乡也能成为我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大舞台。而且我坚信,努力的人多了,“小家乡”也会成为优质居住地、高效就业地。所以,即便有很多同学选择留在上海或者沿海地区,我仍一直憧憬着每天和家人在一起开心地说笑,中午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的简单生活。因此,在就业信息方面,我每天都会关注学校“就业领航号”发布的家乡及周边地区的宣讲招聘信息,也通过这个平台与华陆结缘。历经层层选拔,当HR通知我被华陆录用时,我更加坚信,从没有一点努力,会白白浪费!

他们是我校众多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建功立业的一个缩影。随着“就业引导工程”的深入推进,一批又一批的华理学子秉承“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精神,在基层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不管是在城市社区,还是在县乡农村、祖国边防,他们的努力拼搏和用心坚守赢得了基层单位的认可。许多优秀的华理学子已经在基层脱颖而出,在各自岗位上挑起大梁。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荣光,每一代人的荣光都需要靠奋斗来创造。不负时代、无愧历史,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就应勇于投身基层,撸起袖子、卷起裤腿加油干。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青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