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近两个月来受理教育培训类投诉431起

28.07.2014  16:41

  放暑假,不少家长选择为孩子报各类科目的补习班、技能特长培训班等。然而,不少暑期培训机构看似“正规军”,实则却存在缺乏办学资质、夸大师资力量和培训效果、霸王条款等消费陷阱。

  据市消保委统计,近两个月来,已受理各类教育培训投诉431起,同比增长22.8%。

   陷阱1

  缺乏办学资质

  消费者李先生看到某培训机构“名师辅导”、“高升学率”的宣传广告便心动了,一番咨询后为儿子报了该机构的高复班。但经过3个月的培训,儿子的学业并无起色。李先生对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起了疑心,在一番查询后发现,该机构根本不具备办学资质,教学人员也未取得教师资格证。

  点评:市消保委指出,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暑期辅导班前,可先查询相关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在具有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的同时,还应在教育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确定的培训项目范围内办学,教学老师应具备教师资格证或相关资格证书等。此外,应尽量选择成立年限长、品牌实力强、招生规模较大、信用口碑好的培训机构,并要实地查看教室、教学设备,最好能实际体验教学水平后,再办正式入学手续。

   陷阱2

  夸大培训效果

  消费者李女士在2013年7月花了近1万元为孩子报名参加某机构的暑期夏令营,广告中宣传的该夏令营课程由某国际机构研究设置,并由国内外知名心理学家、社会成功人士等全程参与办学,据称可“改变性格”、“改变命运”。李女士希望借此机会让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而有利成长。但经过两周训练回来的孩子,除了疲惫之外,还觉得夏令营课程混乱。家长和孩子都觉得实际效果与宣传的相差甚远。

  点评:诸多教育培训类机构为了在宣传上夺眼球,推出了名校名师、高通过率、短期包会等宣传标语,极易误导消费者。

  市消保委指出,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前,应该多方打听其教学质量和口碑信誉。家长要充分倾听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发展,通过让孩子试听课程、借阅课程资料的方式,选择真正适合孩子的培训机构。

  陷阱3

  霸王条款

  消费者吴女士于今年1月报名参加某培训机构为期两年的外语培训课程,上课4个月后吴女士因公司倒闭而打算离沪回老家生活,遂向该机构提出退款要求。该机构称,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注明:上课20天后一律不能撤销课程。吴女士对此类“霸王条款”深感气愤。

  点评:消费者在遇到培训合同中对自身明显不公平不合理的内容时要谨慎考虑。如退款时被多项条件限制、经营者有权变更各项规定、有权迁移授课地址、学员转学需支付转学手续费、最终解释权归合同制定方等,都是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条款。

  市消保委指出,在签订合同之初,消费者应对退班时如何退费、培训达不到承诺效果或培训地点变更情况出现时如何处理、培训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等问题做事先约定,并妥善保存音频资料、发票合同等材料以便日后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