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能企业”,占据产业链制高点

22.07.2016  10:34
  近日,日本软银集团斥资243亿英镑(约合323亿美元)收购英国ARM公司,成为今年全球科技界金额最大的收购案,也让ARM这家信息技术产业的知名企业为更多人所知。它的主营业务是设计微处理器,将具有知识产权的处理器架构方案授权给芯片制造企业,获得授权费和版税。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芯片领域,ARM是全球霸主,占据国际市场90%以上份额,将英特尔远远甩在身后。
  这家高技术企业给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带来什么启示?软银抛售一部分阿里巴巴股份,重金收购ARM,意味着什么?记者采访了上海高校、企业的专家。
   ARM崛起依靠两大创新
  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教授罗守贵看来,ARM是“高能企业”的代表。高能企业具有三大特征:向外辐射性很强,目标市场是全国甚至全球,而不仅是本地;使用的是“高能生产要素”,如非常专业的人才、获得顶尖风投基金的投资;具有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上的独特优势,处于产业金字塔顶端或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的关键环节。
  成立于1991年的ARM,规模不算很大,但其产品服务的总人数可能是全球企业之最,获取的相对知识利润也可能是全球之最。据介绍,这家企业创立之后的9年,营收很少;第10年爆发,随后迎来了连续10年的快速增长期。
  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徐步陆说,ARM的崛起有两大原因,一是技术创新,二是商业模式创新。技术方面,该公司设计的微处理器具有体积小、能耗低、性能强等特点,适用于移动电子设备。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爆发后,ARM架构芯片占据了“统治”地位。商业模式方面,由于创立后长期资金短缺,该公司做出一个决定:不再制造芯片,只是将芯片的设计方案授权给高通、德州仪器、联发科等合作厂商,让它们在ARM架构上开发出各种芯片。通过这种商业模式,ARM能持续获得授权费和版税,也牢牢占据了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最上游。
   收购占据智能化高地
  在市科委课题支持下,罗守贵等人研究发现,ARM微处理器的设计及授权周期通常为5—7年。其中,架构开发周期为2—3年,这是成本产生阶段。然后,选择ARM为合作伙伴的企业支付一笔入门授权费(根据复杂程度需支付100万至1000万美元),获得设计方案后开发自己的产品,周期为3—4年。
  当合作伙伴的芯片开始出货时,ARM能够从每一颗芯片上获得1%—2%的版税。由于每一款ARM设计方案都适应于多种终端应用,每一种应用又能获得多年的版税现金流,这种商业模式的规模效益十分显著。尤其是芯片生产阶段,大的厂商能维持20年以上,使ARM源源不断地获得边际成本很低甚至为零的巨大收益。
  徐步陆介绍,近年来,ARM通过收购视觉影像技术公司Apical、全球第二大半导体设计企业MIPS的专利等市场行为,已成为人工智能算法、物联网底层技术供应商。而孙正义执掌的软银集团近年来也大举进入人工智能领域,推出了有“”的类人形机器人“Pepper”。无疑,在这个阿里巴巴投资人看来,收购ARM将使软银在智能化时代占据一个制高点。
   筛选扶持高能企业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培育出一批像ARM这样的高能企业,在若干高新技术产业链上占据制高点或重要位置。
  “上海现有的格局是,许多地方企业固守本地,外地企业不断进入,大多数企业在这片6340平方公里土地上拼杀,竞争惨烈而利润微薄。”罗守贵说,如果上海有一批高能企业,它们会不断向外扩张,使城市经济更具活力与张力。以ARM为例,它的总收入中,英国市场占比不到1%。2011财年公司总营收4.07亿英镑中,亚洲、北美、欧洲分别占比48%、37%、13%。
  如何培育和吸引高能企业?罗守贵认为,首先要善于发现“幼苗”,并悉心呵护。判断潜在的高能企业,不能以规模论英雄,而是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看企业的目标市场是本地还是外地;二是看企业在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中的位置;三是看其运用的生产要素是否为知识与技术、优质人力资源、研究机构等高能要素。他建议有关部门在上海科技型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中,筛选出一批具有高能属性的“幼苗”,给予重点培育。
  他还建议改进对创新型企业的粗放型、普适性政策,筛选出高能企业后,采用更加精准的扶持方式。税收减免、资金支持并不完全适合高能企业。在扶持其成长过程中,有关部门可逐一诊断,寻找各家企业的短板。例如,某些企业亟需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却受到户籍政策等问题的制约;某些企业正处于前期高强度的技术投入阶段,按现有办法虽然能认定高额的研发加计扣除,但由于不产生利润,实际上可能一点也享受不到政策;某些现代服务业企业没有直接的研发投入,难以享受相关政策。对于这些情况,都需要政府部门给予个性化扶持。(记者 俞陶然)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