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纳入预期目标[图]

06.03.2018  13:23

摘要: 细心的人们发现,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纳入预期目标。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关于就业目标,他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细心的人们发现,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纳入预期目标。  

经济增速、物价涨幅、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失业率,是宏观经济四大指标。但是长期以来,失业率在受关注度上略低于其他三项指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一直采用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而这一指标本身有诸多局限。  

所谓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把到当地有关部门登记的符合失业条件的人员统计为失业,没有登记的未就业人员不统计为失业。这明显存在漏洞:有一些符合失业条件、渴望工作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未主动登记,因此未纳入失业统计。此外,城镇登记失业率还不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包括农村进城务工的劳动力。这些漏洞的存在使城镇登记失业率因为可能遗漏掉为数不少的失业者,而不能如实反映失业状况。有人就担心,如果据此做出宏观决策,会不会出现偏差?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以抽样调查获取失业率。面对城镇登记失业率存在的漏洞,有些研究机构尝试自己调查失业率。2008年,中国社科院就曾发布过9.4%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而同期政府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4.2%。这种数据上的差异,让本该清清楚楚的失业现状变得雾里看花、莫衷一是,也一定程度影响了相关决策的制定。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宪教授很早就在关注这个问题,2014年2月,他在给解放日报撰写的一篇名为《观察上海需要增加哪些指标》的文章中指出,与多数发达国家就业统计数据高频发布并广泛用于宏观经济分析相比,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对于判断经济运行情况不敏感、不快捷,且统计范围有限,未能涵盖事实上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而城镇调查失业率,它是国际劳工组织通用的一个指标,反映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中,符合失业条件的人数占全部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这个指标将涵盖农业转移人口的失业。尽管李克强总理在出席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时,首次披露了中国的调查失业率,然而彼时,这一指标仍未成为主要统计指标。  

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适时发布大城市调查失业率数据。由此,调查失业率正式走上前台。此后,城镇调查失业率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统计中,逐渐为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并被明确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专家普遍认为,明确将城镇调查失业率纳入预期目标,是经济领域、民生领域一大进步。调查失业率越接近真实,就越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就业总体状况,及时发现失业的变化起伏。只有摸清就业的基本情形,才能更精准地制定宏观经济决策,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好处还不止于此,作为基本统计指标,就业数据越精确,对于与就业直接相关的民生政策制定,如延迟退休、养老保险费率、劳动力培训等,也能更有针对性。  

将调查失业率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的预期目标,也体现了政府直面问题、自我加压的改革态度。此前,由于缺乏权威的调查失业率统计,很多机构自行统计,导致数据偏差较大。也有人怀疑,是不是数字不好看,所以不敢发布?现在同时把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纳入预期目标,不仅实现数据公开透明,体现真实精准,同时也表明,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我们充满信心。  

来源:上观新闻 2018.03.05  

原文: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纳入预期目标,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