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污染场地挪作他用必须经过严格修复

14.03.2015  13:20

  据《青年报》报道,今后,上海的污染场地要挪作他用,必须经过严格的修复,随着昨天上海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启动,未来,本市将凝聚各界专家学者的力量,对污染场地“动刀”,将会把世博会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其中。青年报首席记者范彦萍

  “以前各研究院都是各自为政,大家研究自己的,研究中心成立后,可以抱团集合全市相关机构、研究所、高校等的力量。还取得了环保局、科委等政府部门的支持。”上海环境院负责人、上海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益介绍说,目前上海有几大污染重地。“除了这些区域外,我们今年正在评估20多个场地。

  那么这些已经污染的场地如何进行修复呢?张主任表示,在世博会召开前,上海没有土壤修复的概念,目前中心借鉴了不少国外的宝贵经验,将世博经验运用到土壤的修复上。“我们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针对工业用地主要采取西医办法,农业用地主要是中医法,用生物植物来修复,修复的周期从3个月到2年不等。

  去年年底颁发的沪环保防188号令,环保局、规土局、经信委、建委等对于保障工业企业及市政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制定了管理办法。中心副主任诸毅介绍说,上海将严格执行188号令,譬如开发商要在一处原本是工业用地的地皮上建商品房,必须由相关部门对土地进行评估,经过土壤修复,达标后方可开发。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是2014年11月4日由上海市科委批准建设的本市唯一的从事土壤修复工程技术研究创新平台。“中心”建设期为2年,将针对上海及我国污染场地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场地污染严重、修复研究薄弱、规范标准匮乏、修复技术缺乏等问题,以搭建“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技术示范与应用转化、区域综合技术服务、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政府管理决策支持”等5大功能为建设目标,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和固体废物堆场/处置场等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转化,提升土壤和地下水监测能力建设,制定污染场地修复相关技术导则和标准,建立污染场地修复基础数据库,为上海及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