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级小地震市民震感大不同 专家称不用担心余震海啸

21.07.2014  19:33
  东方网7月11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昨天清晨,上海“”了一下。据上海市地震局消息,昨天凌晨01时44分,在临港新城申港大道附近发生2.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0.9度,东经121.9度,震源深度8公里,震中距人民广场约55公里。地震发生以后,有部分市民向本报夏令热线提出多个疑问,这样的弱震为何会有明显震感;什么原因导致该地震发生;会不会有更大余震甚至出现海啸?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进行了一一解答。

  为何震感不同?

  与多种因素有关

  “上海地震?我住11楼直接被地震震醒了”、“大半夜刚躺上床就地震了两秒,把室友都晃醒了”……昨日凌晨,不少关于地震的消息在网上大量出现,引起关注。

  市地震局昨日凌晨2点22分发布信息,称7月10日01时44分在上海市发生2.4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1.9度,东经121.9度,距人民广场约53公里。随后于3点01分发布人工修正震级为2.0级,震中位于北纬30.9度,东经121.9度,震源深度8公里,震中距人民广场约55公里。从具体位置来看,大致位于临港新城申港大道附近。

  不过,也有不少市民表示,压根没有一点感觉。为何震感完全不同?

  对此,市地震预测分析中心尹京苑研究员表示,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不过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内人的震感跟距离远近、建筑地基、建筑结构和建筑高低都有关,所以才会造成市民感觉不同,未必楼越高震感越明显。在他看来,这次地震小高层建筑的震感可能更明显。

  当然,一定程度上,地震震感与人的敏感度也有一定关系。例如2011年南黄海地震发生时,震源与上海相距325公里,距离远超过此次,当时也有部分市民表示有震感。

  为何出现地震?

  地质构造运动造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此次地震呢?尹京苑表示,根据初步分析,这次地震属于构造地震,震中靠近滴水湖,震中附近没有大的地质构造,而上海的地貌特征是冲击平原,所以不会产生塌陷等危害性较大的后果。从专业角度来说,这次地震属于很小的地震。

  据了解,上海平均每年发生四五次地震,但这些地震震级一般都很小,在2级以下,市民一般无感。例如,2013年1月金山曾发生1.3级地震、2012年宝山曾发生0.9级地震、2009年松江还曾发生2.5级地震。近年来,对申城影响比较大的地震一共有三次,分别是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发生的6.2级地震、1996年11月9日发生在长江口以东海域的6.1级地震以及2011年1月南黄海发生的5.0级地震。

  会有余震海啸吗?

  不用担心基本不可能

  有市民担心,此次震源靠近海边,是否会引发海啸;也有市民指出,是否未来几天会出现更大强度余震?对此,尹京苑表示,只有大地震才能引发海啸。海啸的发生和地震的错动方式、震级、海水深度都有关,上海这里基本不具备产生海啸的条件。海啸一般都是发生在深海,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容易聚集能量,爆发海啸。

  除此之外,尹京苑称,这次地震根据已有的勘探结果,发现震源附近没有大的地震构造带。因此不用过于担心后面有更大的余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