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医学新人:周而复始熬夜 下班后仍然不敢放下

03.08.2015  11:04

  原标题:深夜急诊室的琐碎痛楚和希望

  疾驰的急救车到了华山医院门前倏然停步,一个个病人从“沙丁鱼罐头”中被抬出。27岁的李南洋写下当晚的第33份病历,第12次从诊室跑步奔向输液室,第3遍向同一位发烧病人解释同一个问题……

  这里是深夜的急诊室。在这个“发烧”的夜晚,请跟随一位医学新人的脚步,触摸这里的琐碎、痛楚和希望。

   琐碎: 一地鸡毛才是真相

  “胸痛?

  “纵膈淋巴结怎么肿大了?

  “赶快去吊水,明天一早千万记得门诊复查。

  接过李南洋写完的医嘱,出了门的病人儿子又转身:“明天去哪里查?

  “胸外科。

  “为什么要查?

  “怀疑肿瘤复发。”儿子被一把推开,一群人闯入。“医生,刚才你开的药,再帮我多开一瓶。

  “为什么?

  “明天再来省得我再挂号啊!

  “阿拉姆妈80多岁,心脏勿好,侬帮阿拉先看呀。”60多岁的阿姨一把拉住李南洋正写病历的手。

  “我发烧了,照顾一下。”剃着“杀马特”头的务工青年身子一探,抢到了阿姨前面。“医生,你刚开了验血和CT两张单子,我先做哪张?”女子挤在门口大声问。“都可以,两边速度差不多的。”“CT在哪里做?”……“那验血在哪儿?”……

  如果说这就是急诊室,它和记者的想象真的不一样。美剧中那些惊心动魄的抢救镜头哪儿去了?“一地鸡毛才是真相,选择急诊医学前,我和你想的一样。”当聚拢的人群散去,趁着播音器呼叫下一号的一分钟间隙,她打开水瓶猛灌一大口水,也终于和已经等候一个多小时的记者说上了第一句话。

  出生于1988年的李南洋从济宁医学院本科毕业后,报考了上海华山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基地硕士研究生。到下个月,就是她在急诊岗位正式工作满一年。“我想看病,只有在急诊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治病救人效果,体现医者的价值。”这个念头,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冷门的科室。

  理想在左,工作在右。时不时她也会有吹响集结号、与死神赛跑的大抢救经历,但更多的时候,工作对象是感冒发烧腹泻呕吐患者,是迁延不愈深受折磨的老年病人。每当上完3个早班1个中班后,她会得到一天的休息时间喘息一下,接着干完1个中班1个夜班后再倒头睡一天。在周而复始的中夜班上,她一个人照管着从4平方米诊室到输液留观抢救室的大部分病人。如果没有意外,她上一次夜班要问诊40个病人,中班时的病人通常有60人。她一般在每个病人身上花费5-8分钟的时间用于问询、写病史和开药,然后随时像个机器人般奔跑着冲向抢救、留观或输液室,应对每一次的意外情况。这个冷门科室最缺的就是人,在很多个不眠夜里,年轻的她是支撑起生命之舟的“急诊室女超人”。

   痛楚:下班以后最担心

  “发寒热做啥要验血?”大叔激动地把脸凑近李南洋,说得唾沫横飞。

  “怕你有肺炎。”“我老早得过肺炎的,不是终身免疫吗?”“爷叔,得过肺炎还会再得的。”等到病人离开,她用手背擦一下脸。最近发烧病人多,但她仍然不愿把口罩戴严实,诊室里总是挤满人,空调也不能开太冷,她常常觉得气闷。

  “好像每天都有人和我吵架,有病人怀疑我,有的药不能开,有些队不给插,患者的要求我无法全部满足。”她幽幽地说道,曾被人往脸上扔过病历卡,被威胁上传照片到网上,有时候眼看对方气急败坏要拔拳了,她也会跑。

  一直喊着肚脐眼痛的老太肿瘤骨转移了,在家吃了几十盒芬必得。李南洋给她做了全面检查,发现她的心包和肺里都有积水。“用杜冷丁会成瘾,只能用解痉挛药,效果也就一天。”她说完,一群家属纷纷沉默,久久地站在诊室门口没有散去。

  “很多时候都这样,我不能改变什么,只能尽力让病人好过一点。”李南洋说,误解和无助,都是一种难言的痛楚。

  难言的还有发自内心的焦虑。“每回下了中夜班,整整两天我会很担心。”她说,最危重的病人都集中在深夜,很多重症起病并不急,病因隐匿,但发展很快,往往查了一大圈却什么都没发现,第二天人就不行了,譬如主动脉夹层病人,看起来像心梗,但死亡率很高。“病人不断来,大脑就像永动机,没时间停下来仔细思考,老担心会遗漏细节。”最忙碌时她甚至一转身就会忘记前一位病人的病情,所以她的口袋里装满了小纸条,记录着每一个重症病人的要点。“一直要到第三天,病人没事警报解除,心才能放下。”放下,然后继续新一轮的焦虑。

   希望:争分夺秒赶走死神

  23点,离下班还有半小时,9位病人候诊中,死亡的阴影正悄然靠近。

  “这个人不对。”李南洋瞥了一眼被推进诊室的男生,神情萎靡,剧烈地咳嗽喘气,皮肤上泛着阴森的灰黄色。她伸手一摸,“身体这么凉!”说时迟那时快,她扔下正看了一半的病人,推着男生去检查。

  “扩张性心肌病,随时要心源性休克。”半晌,满头大汗的李南洋折回,飞快地在电脑里做出医嘱,争分夺秒地抢救后,男生情况终于稳定下来。

  “前两天也成功拉回一个,广泛心梗加恶性心律失常,眼看人就不行了,整整救了两个多小时。”说话间,那个疲惫苍白的瘦小女生不见了,她满目光彩,如同一个真正的“急诊室女超人”。

  “不后悔这份选择,我的性格耐得住,呆在急诊挺适合的。”子夜时分,她脱下白大褂,终于迎来下班的这一刻。穿着碎花裙的李南洋,站在医院门口等父亲来接她。此时,她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