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浦享用“民俗大餐”

16.03.2015  17:26

  浦东钹子戏噱头十足,明清清音班古乐悠悠,纺纱织布“咔咔”味儿浓,草鞋编织传承勤俭家风,土布服装秀夺人眼目,甜美沪剧乡音绕耳,“老八样”勾起儿时记忆……

  每到传统节日,一场“小上海民俗文化展示会”,就成了周浦镇周边居民盼望的节目。而眼下,春节刚过,周浦企业文化促进会的几位成员已经开始谋划下一个展示项目。其实,早在10年前,对于本地的乡土民俗,大家还知之甚少。但如今,这份“民俗文化大餐”却被烹饪得越来越丰盛了。

  2004年底,素有“小上海”之称的周浦镇,建成了明清风格的建筑群——小上海旅游文化城。为此,当地决定在2005年春节举办第一届小上海民俗文化展示会。但是,拿什么民俗来展示呢?有人想到了老祖宗传下来的“纺纱织布”。于是,找织布机,成为首要任务。

  每到双休日,文化促进会的几位成员便骑着自行车,到附近乡村寻访。但三周过去了,还是没有见到织布机的踪影。有天晚上,一位热心老人相告“牛桥村的张阿婆家有台织布机”。促进会的老陈和小陈连夜骑上“老坦克”,飞奔而去。由于天黑路又不平,小陈和后座上的老陈一起摔到了路边水沟里。两人爬起来,继续上路。可惜,到了张阿婆家,只看到了一截织布机的后腿。张阿婆说:“你们来晚了,织布机给我劈了当柴烧了。

  至此,他们改变路线,到更偏远乡村去找。一周过后,大家终于找到了一台织布机和纺纱用的脚圈。这已是明清时期的老古董,但保存完好,试用良好。

  2005年2月10日,是大年初一,第一届小上海民俗文化展示会拉开帷幕。一大早,织布机就被运到现场。王月仙等三位阿婆一起上阵表演,有人穿梭织布,有人踏着“脚圈”纺纱,有人织出了彩色的土布带子……这个场景,一下子引来了众多游客围观。在这届展示会上,当代著名中年女画家康金梅也应邀赶来,为家乡父老执笔绘画。此外,沪剧大家唱、腰鼓、木兰拳、扇子舞等表演项目也纷纷前来助阵。

  家住坦直乡村的陆阿婆自参加过展示会后,经常挑灯夜战,织土布、织土布带子、做土布鞋子。今年春节期间的展示会上,还出现了陆阿婆织土布、其丈夫编草鞋、其女儿织土布带子的动人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