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7个科研项目获颁科学技术奖 在上海高校排第一

10.01.2017  11:33

  ■本报记者 彭德倩

  昨天,同济大学7个科研项目获颁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上海高校中排名第一,在全国高校中排第四。

  科学研究需长期积累,一校七奖迸发并非一夕可成。

   机制创新,激励研究者“顶天立地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童小华教授主持完成的《航天重大工程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此次上海所获的唯一一等奖。成果已经成功用于嫦娥探月、测绘卫星、载人航天等航天工程以及国土资源调查等重大工程。

  “学校近年来在促进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方面做出的一些改革与探索,成效已经逐渐显现。”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说。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同济大学对科技实施“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评价”,鼓励同济教师做“顶天、立地”的科研,基础研究瞄准国际前沿,应用研究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在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很感谢学校的支持,给了我一片‘黄金场地’,”童小华说。原来他的团队在研究过程中,模拟载荷实验需要很大的场地,学校二话没说,把嘉定校区的一片2万平方米区域交给童教授作为试验场。

  支持和激励,来自方方面面,形成更有“肥力”的土壤,让更多创新力生发。以科研经费管理为例,学校科研部全面修订相关政策,其中包括会议费、差旅费、间接经费、劳务费和结余经费的管理政策。正在制订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转化收益70%给予科研团队;同时修订相关评价考核政策,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以进一步激发科研活力,实现学校科研质和量的总体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