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民间 没想到嘉定竟有38家民间博物馆[图]

04.02.2017  15:43

原标题:嘉定 | 没想到,嘉定竟有38家民间博物馆

  位于菊园新区漳浦路118号的明止堂,是一家民间非盈利性博物馆,馆内收藏3万多块古字砖。创办人朱明歧从小就对中国历史颇感兴趣,一次偶然机会在浙江安吉出差途中觅得一块带字的砖头,经证实是汉代墓砖,由此开启了古砖收集之路。从此以后,农村的地基墙基、羊圈猪圈的残石、残存的古墓碑都成为他的收藏品,如今的明止堂在国内古砖收藏界已颇具知名度。

  国内民间收藏热近年来持续升温,各种类型的民间博物馆和艺术馆随之萌生。  

  据区文广部门统计,嘉定目前已有38家非国有博物馆(民间艺术馆)。它们的存在,使嘉定的博物馆和艺术馆门类更加齐全,成为嘉定乃至上海市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长诞生记   

  “你父亲是做什么的?”这是周嘉儿子报考北大考古系时面试官的第一个问题。他脱口而出:“博物馆长。”在他眼里,比起商人等标签,父亲博物馆长的头衔让他打心底里感到自豪。  

  周嘉成为博物馆长的故事有些离奇,却也有迹可循。  

  经商之前,周嘉在嘉定文化系统工作了20年。在此之前,他是上海机床电器厂的一名模具钳工。受热爱书画的祖父等亲属影响,周嘉耳濡目染,打小学习裱画和篆刻,曾获全国青少年篆刻大赛一等奖。因此背景,正缺修复字画专业人员的陆俨少艺术院将其招入,车间工人由此跨界成为文化系统一员。这为他后来的收藏事业埋下了伏笔。  

  “这些年我们错失了不少好东西。”周嘉发现,政府部门的文物征集工作,因受体制机制束缚,在风云莫测的文物市场中常常处于被动位置,“从讨论到审批,环节过于冗长,机动性太差,而拍卖会上往往一刹那之间就要作出决断。”  

  周嘉决定自己觅宝。经商后他手上有了些余钱,这为收藏打下了物质基础。从国内到海外,从小拍卖行到佳士得,周嘉的脚步遍布全球。慢慢他发现,征集来的嘉定文物已有上百件,包含书画、竹刻、古籍、老照片等,其中不乏乾隆时期的“满堂富贵”竹刻如意等精品,便萌生了筹建博物馆的想法,翥云艺术博物馆由此诞生,于2008年9月正式开馆。  

  位于菊园新区漳浦路118号的明止堂,是一家民间非盈利性博物馆,馆内收藏3万多块古字砖。创办人朱明歧从小就对中国历史颇感兴趣,一次偶然机会在浙江安吉出差途中觅得一块带字的砖头,经证实是汉代墓砖,由此开启了古砖收集之路。从此以后,农村的地基墙基、羊圈猪圈的残石、残存的古墓碑都成为他的收藏品,如今的明止堂在国内古砖收藏界已颇具知名度。

   破局“建馆容易维持难

  安亭镇新源路1375号,在各类餐馆、培训机构包围之下,地处一幢商业楼宇四楼的翥云艺术博物馆掩藏其中,初来乍到之人往往一时难以找到此处。  

  这似乎是当下多数民间博物馆的真实生存写照。在独立经营的难题之下,摸着石头过河的民间博物馆和艺术馆日子都不太好过。  

  为了给博物馆和艺术馆招揽人气,2015年,一本名为《爱赏嘉定》的嘉定博物馆、民间艺术馆参观指南面世。区文广局文化产业科科长金燕介绍:“编撰参观指南之外,文广、教育等部门还推出系列活动,鼓励大家,尤其是学生走进博物馆和艺术馆。”  

  为破局民间博物馆建馆容易维持难的困境,嘉定于2015年起向区内非国有博物馆提供扶持资金。以明止堂为例,去年获得了20万元的资金补贴。然而与巨大的运营开支相比,扶持资金可谓杯水车薪。据翥云艺术博物馆馆长周嘉估算,博物馆去年运营费用在300万元左右,“20名员工的薪水、场地租金、维护费用,哪样都要支出,去年办了一个海峡两岸交流展,一下子花了50万元。拿到的市、区两级共30万元补贴,还不够办一次大型活动。”  

  明止堂创办人朱明歧和周嘉有着相同的窘境。明止堂的展馆内没有空调,这样的环境势必将加速古砖的风化速度。朱明歧颇为无奈地表示:“每年需自掏腰包将近300万元进行维护和管理,然而仍有大量资金缺口。”  

  幸运的是,翥云艺术博物馆等到了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去年11月25日,安亭镇举行公共文化社会化项目签约暨捐赠仪式。当天。安亭镇人民政府与翥云艺术博物馆签约,约定今后毗邻安亭古树公园的安亭文博园建成后,翥云艺术博物馆将无偿提供藏品,并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周嘉对此很高兴:“终于能搬出商业楼,而且面积扩大了近10倍。”  

  纵然如此,资金短缺、专业人才匮乏、管理不规范、设施简陋、影响力不强等仍是当下绝大多数民间博物馆和艺术馆面临的通病,“以馆养馆”的经营方式可望而不可及。  

  困境之下,探索出一条“造血”之道是当务之急。如嘉源海艺术中心,除了展示功能之外,还对外招商,吸引文化产业领域的人士进驻,致力于打造成为一个集艺术创作、展示、交流、投资、消费等于一体的艺术园区。  

  如何让民间博物馆和艺术馆“叫好又叫座”?“依托政府,但不能依赖政府。”业内人士建议,首先,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包括政策、资金等方面;其次,应引导民间博物馆和艺术馆创新经营管理模式,走市场化运作之路;此外,要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民间博物馆的经营,完善产业链条,培养“造血”功能。朱明歧对此深表认同,他补充道:“民间博物馆应该加强对藏品的研究,多发掘其中的故事,讲好故事才能吸引人来看。更为重要的是,要向国有博物馆学习,特别是在管理体系、团队建设等方面。”  

  “民间博物馆和艺术馆虽然形式丰富,但档次不一。”区文广局副局长姚强表示,未来将制定评估办法和考核机制,并加强业务指导。  

  事实上,在创新文化发展机制方面,嘉定已有试水之举,即采用社会与政府合作模式的“海上文博苑”,已有多位海内外知名收藏家签订入驻协议,未来将汇聚30个左右专题博物馆和美术馆。

   公办之外拾遗补缺   

  说起嘉定的文化地标,嘉定博物馆、陆俨少艺术院、韩天衡美术馆早已为人所熟知。那些散落于嘉定各地的民间博物馆和艺术馆,是否有存在的价值?  

  “文化生态当然是越丰富越好。”在区文广局副局长姚强看来,作为有益补充,民办博物馆不同于公办博物馆的综合性和历史性,其专题性强、涉及面广,展示的内容更为多样。  

  据区文广部门统计,眼下嘉定已有38家非国有博物馆(民间艺术馆),展示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大众化的字画、家具、佛像,又有小众化的钟表、壶具、汽车模型、字砖。  

  民间博物馆方面:曹安公路边的四海壶具博物馆,是早在1993年就被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建立的民办博物馆。展出馆藏壶具300余件,大多为明代至今的精品,具有藏家品鉴及紫砂壶艺研究价值。再如上海相东佛像馆,陈列面积约7000平方米,展品千余尊,共有5个展区,分别为石造像、小件造像、罗汉造像、木造像以及泥塑大件造像。  

  民间艺术馆方面:南翔智地内的翔艺术馆,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不定期举办油画、国画、雕塑等展览。马陆葡萄主题公园附近的嘉源海艺术中心,不仅为艺术家提供创作工作室,还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公共艺术展示空间。  

  这些民间收藏品中不乏罕见精品。如上海艾克斯尔乐器音响展示馆内价值200多万元的“飞马”钢琴,全世界仅有10台,由德国设计大师卢吉·科拉尼设计,整架钢琴像一匹飞马盘旋在空中。  

  一件藏品衍生出一段历史,这便是文物的价值所在。在上海翥云艺术博物馆,长期展示着嘉定乡贤黄淳耀的《送张子石游燕诗轴》。这件文物背后是嘉定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折漕事件。崇祯十五年(1642年),嘉定人张鸿磐等人赴京向朝廷陈情呼吁,减少嘉定县漕粮赋税,改为输银,离别之际黄淳耀赠诗送行,张子石即为时年50岁的张鸿磐。  

  明止堂有一块唐代宝应年间的古砖,砖上“宝应”二字依旧清晰可见,这是明止堂创办人朱明歧在嘉定镇候黄桥散步时,在练祁河边一堆残石中找到的,“众所周知嘉定建县于南宋,这块古砖的年代却远早于这个时期,其研究价值可见一斑。”  

  这些专题类的民间博物馆和艺术馆,扮演着拾遗补缺的角色,成为满足民众文化需求、提高民众文化素养、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阵地。以翥云艺术博物馆为例,近些年来每年接待观众近10万人次,这其中大部分为嘉定各学校学生,如今翥云艺术博物馆已成为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4年开馆以来,明止堂每年约有3万人次前来参观。在朱明歧看来,“古砖里包含了民俗文化、历史、地理知识,不同的人来这里都能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