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教授做客国际教育学院迎119周年校庆学术活动首讲[图]

20.03.2015  12:48

3月19日下午,徐汇校区教学一楼419会议室,国际教育学院50多位师生除聆听了来自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袁博平教授的精彩报告《句法和语义的界面关系:汉语二语习得的难点》,这也是国际教育学院迎交大119周年校庆语言学研究学术活动的首讲。

报告中,袁博平阐释了在成人第二语言习得中,成功者少、失败者多的可能性原因,并以汉语不及物动词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他指出:不及物动词的使用常常被认为相对简单容易,不太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对这个语法点进行详细和全面处理或讲解的课本或语法书也寥寥无几。一项汉语二语习得实证研究显示,以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掌握带不及物动词的汉语语序时,遇到很多困难,即便到了高级阶段也是如此。他们可以轻松自如地学习掌握 “名词+不及物动词”的语序,但是他们无法学习掌握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名词”语序在何种情况下是符合汉语语法的。袁博平在句法-语义界面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语二语习得者在学习掌握这一语法点的表现,并针对二语学习者对目的语进行语言处理的局限性、对目的语资源分配的低效、以及对各类语言信息之间瞬间协调整合的能力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同时,他还就此阐述了此方面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实际意义,即关注语言心理与语言生成的科学机制,以此来为二语习得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教材及教法,将会使学习者受益。

作为国际知名语言学专家,袁博平1988年赴英留学,1993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受聘于英国剑桥大学,任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学术督导。同时,他还担任SSCI收录的Second Language Research和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等国际期刊以及《世界汉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等国内期刊的编委,以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等职。袁博平的研究领域为汉语二语习得,在SSCI收录的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他的报告以大量生动实例为依据,以扎实的实践调研为依托,深入浅出,引起参会师生的极大兴趣。报告结束后,袁博平与师生们进行了问答交流和讨论。

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建新代表学院向袁博平赠送了中华传统经典《道德经》以示感谢。

本次报告会得到校文科建设处“文治讲坛”的大力支持。对于本年度的迎校庆学术活动安排,国际教育学院一方面邀请校外知名的语言学家来院交流,另一方面由语言研究所组织学院教师与研究生开展两周一次的“语言研究学术沙龙”活动,由内而外,创建学院学术氛围;这一旨在强化内部学科建设、提高师生专业研究水平的举措,得到了学院师生们的积极响应与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