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年鉴》创刊20周年暨高校年鉴工作研讨会召开[图]
11月24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年鉴》创刊20周年暨高校年鉴工作研讨会在老图书馆一楼会议室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年鉴》主编、校党委副书记朱健及校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文华,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宗光、原党委副书记蒋秀明,中国版协年鉴工委会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生键红,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会长朱敏彦,上海市年鉴学会会长莫建备以及《上海年鉴》《复旦大学年鉴》《华东师范大学年鉴》《上海教育年鉴》《上海文化年鉴》、复旦大学等单位相关领导及专家出席。参加会议的还有部分年鉴编委会成员以及党史校史研究室、年鉴编辑部成员。会议由校党史校史研究室副主任欧七斤主持。
1997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年鉴》第一卷出版,成为上海高校第一本综合性年鉴。创刊20年来,年鉴总字数超过1700万,照片1100余张,忠实记录了1996-2015年前后共20年上海交大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化办学、党建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举措、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年鉴》全面梳理了交大20年演进的历史脉络,盘点了交大20年的“家底”,解读了交大20年改革和创新的历史进程和轨迹,成为上海交大“资治之书,教化之篇,存史之册”。作为一部兼具权威性和系统性的资料性工具书,《上海交通大学年鉴》充分发挥了存史、资政、教化的积极作用,为学校鉴往知来、科学谋划、提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提供了有益帮助,为社会各界了解交大、研究交大提供了第一手信息,也为学校修史编志积累珍贵的史料,提供重要的支撑。
会上,校党史校史研究室主任张凯作了“上海交通大学年鉴20年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汇报。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华东师范大学年鉴》编辑部主编汤涛代表兄弟院校发言。生键红、张兆安先后讲话。他们高度评价上海交大年鉴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在年鉴界的影响和地位,认为这来源于多年来交大“领导重视”、“上下联动”、“遵循规律”、“与时俱进”和注重“新老传承”。与会专家和领导希望交大继续发挥在上海高校乃至全国高校的排头兵和领头羊的示范作用,并向世界一流大学年鉴看齐。
会议还向为交大年鉴工作20年做出重要贡献的原党史校史研究室主任陈泓、盛懿,医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唐国瑶颁发“特殊贡献奖”,为多年来献身交大年鉴工作的陈鑫木、喜苏南、刘自勋、王瑾、陈亚宪、周陆瑛等颁发“纪念奖”。
朱健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学校向各主管部门、专家及学校年鉴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年鉴工作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传承,通过交大年鉴,能透过交大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经验、道路;同时,交大年鉴作为学校文化形象和软实力的一种体现,成为了解和研究交大权威、系统、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最后,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进一步认识年鉴的深远意义;二是要加强学习,加强协调,不断提高交大年鉴的质量,在每个点上,严把质量,奠定基础,在每个环节上,有效协同,确保精品;三是不断创新,更好宣传、用好交大年鉴。
随后,与会领导与专家就高校年鉴特别是交大年鉴工作进行研讨。上海市史志学会会长朱敏彦、上海市年鉴学会会长莫建备、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年鉴处处长王继杰、副处长裘晓燕、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徐建平等先后发言,他们在肯定交大年鉴的同时,对交大年鉴在今后如何与国际接轨、如何更好体现大学特色、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如何更好发挥存史价值、宣传作用、如何更便捷地为使用者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
学校老领导王宗光、蒋秀明以及获奖代表陈泓、盛懿、陈鑫木等也纷纷发言,在表达对年鉴工作深厚感情的同时,也强调年鉴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年鉴工作提出了具体希望。
此次研讨会既是一次总结过去、交流经验的会议,更是一次谋划发展、开拓思路的会议。交大年鉴工作者将以此拓宽思路,推进“十三五”时期交大年鉴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年鉴质量和品位,更好地发挥交大年鉴存史资政、服务学校发展大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