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图书馆门庭冷落:"铁将军"把门 书籍陈旧

19.01.2015  14:51

  上海市公共图书馆四级网络建设成绩喜人,其中最基层一级、被誉为“家门口”图书馆的社区居(村)委图书室,已遍布上海城乡,成为社区居(村)民借阅图书杂志、学习文化知识、交流读书心得、提高读书品位和兴趣的精神乐园。然而,一些地方图书室虽建起来了,但因管理服务没跟上,让人颇感遗憾。

  读者劳群日前致信本报,反映有的图书室常年“铁将军”把门,形同虚设;有的图书室里只是零零落落陈列着一些旧书和过期刊物,书籍数量少且种类单一,长久无人光顾;有的图书室开放时间不确定,兼职管理人有空就开放,没时间就关门大吉,读者经常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凡此种种,使这些“家门口”的图书室渐渐受到市民冷落,并逐步丧失了作为居(村)民文化生活重要载体的功能。

  记者调查后发现,一些图书室之所以门庭冷落,一是经费和人手不宽裕,缺乏专业专职的管理人员或志愿者队伍,通常都是由居(村)委干部或者老年协会的人员兼顾而为,他们本职繁忙,较难静下心来天天坐在图书室里开门纳客,因此读者往往会吃闭门羹;二是缺少图书资源或是书籍不对借阅者的胃口,读者觅不到自己爱看的图书,时间长了,也就懒得再去图书室借阅了;三是由于部分借阅者不爱惜图书,借回家的书刊常常被污损,还书老是延期。为便于管理,一些图书室就规定图书“概不外借”,或是缩小外借种类、数量,弱化了图书室功能,降低了对读者的吸引力。

  居(村)委图书室的设立,在方便市民读书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针对部分图书室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要采取积极应对之策予以化解,使每一个图书室都能成为公民终身学习和接受继续教育的课堂。

  街镇图书馆作为居(村)委图书室的指导部门,要多给予专业的支持和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图书室资源合理配置,书籍应让社区民众看得懂、用得上。同时,居(村)委应尽量安排专职人员管理图书室,并根据居(村)民的不同需求,丰富图书室为专门人群如外来务工者、老年人等提供个性化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