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走向成熟 九成完赛率国内领先

09.11.2015  08:10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昨天热闹地过完了20周岁生日。20年,步入成年的上马成熟了吗?有三个细节,或许能说明问题。

   9成完赛率的意义

  “今天我跑进了5小时,这是我个人最好成绩。”终点,就职于沪上一家证券公司的林颖兴奋不已,她已经跑过4次“全马”。

  “上马”每年的完赛率均领先于国内同类马拉松比赛,今年同样如此——半程马拉松约96.7%,全程马拉松约89.4%。考虑到今年全程项目的名额从去年的8000人扩容到1.5万人,这意味着有1.34余万名跑者在6小时之内,完成了42.195公里的征程。

  国家青年中长跑队主教练李国强说,如今上海的业余跑者已经不满足于跑起来,而是渴望跑得更好、更专业。这不,在终点,除了呐喊声和笑声,完赛跑者交流“跑经”也成为了新的声音。取得进步的,分享着心得。记者就听到几位跑者聊着对于装备的建议,“专业马拉松鞋这么贵,但不见得适合我们业余选手。舒适才要紧。一定要去实体店现场试鞋。”对成绩不满意的,总结着自己的失误,“前10公里配速有点小问题,在节奏上控制得不好,下一次我会选择跟着‘兔子’(领跑员)跑。”嘉定区的外企职员李昀说。

  几天前,在著名的纽约马拉松赛上,来自日本的业余跑步爱好者川内优辉,居然从“非洲军团”中杀出重围,夺得第六名。要知道,他平日里是一名一周工作40小时的全职公务员。这从侧面反映出日本马拉松雄厚的群众基础,乃至运动人口的比重——日本有近200万人能够完成全程马拉松,而保持每周运动习惯的人更是超过1500万。

  上马真正成熟,城市运动人口数量是考量之一,如今,至少已看到了好的趋势。

   两个骑手的奔袭

  安全,是验证马拉松赛事成熟与否的关键因素。昨天,“上马安全网”上一段有惊无险的救治故事,证明上马经得住考验。

  “快来救人!”昨天9时40分,龙华中路靠近宛平南路300米,即全程马拉松25公里处,一位年轻跑者突然倒地。裁判和跑者第一时间发现并呼喊起来。

  不到一分钟,蔡理和柏怡文成为第一批赶来的医护人员,检查倒地者时,发现心跳几乎已测不出,且脸色苍白、口吐白沫。两人即刻用身上携带的球囊呼吸面罩、AED除颤仪,进行心肺复苏,即刻救治。而后,恰巧选手中有一批中山医院心外科的医务人员跑经事发地点,也立即施与援手。齐心协力,救护车赶到前,倒地选手已经基本恢复意识。

  蔡理和柏怡文都是上马新成员,他们还有个神气的名字:骑行急救员。虽然上马安全保障年年升级,今年配备了25个医疗站,20辆救护车,以及3000余名医疗救护、裁判和志愿者。但实现无缝监控,依旧难度很大。

  今年,上马借鉴美国和日本在马拉松保障上的成功做法,首次引入骑行急救员和跑步急救员。前者共有42名成员,2人一队,分散在马拉松13公里之后的每1到2公里赛段,骑自行车来回巡逻;而后者更像是配备急救装备的普通跑者,他们的急救背心里有手机、口哨、急救面罩等,共有10人分散在半程和全程马拉松选手中,用不同的配速,保证监控全覆盖。

   6小时以外的效应

  刘翔昨天将首个10公里跑献给上马。一路上,不少跑者和“飞人”一同奔跑,不亦乐乎。明星、搞怪的装扮,各色各样来自各地的人们,可以说,如今上马6个小时关门时间里,已具备了各种精彩元素。

  悉尼马拉松组委会市场部主管宾利提到“终点文化”一词。悉尼马拉松在著名的皇家植物园内设置运动员赛后休养村,选手可以在这里学做放松瑜伽,也可以跟家人朋友在这里休憩用餐,并获得赞助商的赠品并参与娱乐活动。宾利表示,几万人聚在一起跑马拉松,应该让大家有更多时间交流,深入了解这座城市,这对赞助商来说也是非常乐于见到的。

  上马也在借鉴。昨天,在终点上海体育场,各种跑友服务区、赞助商展台,人头攒动。拍一张“我是我的冠军”照片;在拉伸服务区享受一把放松按摩;或是一边吃着食物一边交流跑马心得……赞助商有了“曝光率”,有利于赛事造血机制的形成。

  开发的“赛外”资源当然不止于此。参加过柏林马拉松的尹红,就分享了柏林马拉松赛前一天的传统节目“早餐跑”的经历。为了这五公里的“早餐跑”,柏林市政府封了公路,供选手们一路玩乐。“大家以各式各样奇异出彩的服装展示自己,这天也没有压力,慢跑到奥林匹克体育场,在那里享用早餐。”日本人更是将马拉松作为历史和文化大展示的载体。东京马拉松相关文体活动被冠以“大马拉松节”。沿途文艺节目通过互联网向全民征集、筛选出来,音乐、歌舞、传统节目,使整个城市融为一体。

  个性开放和包容的上马,完全有能力和想象力,将自己的赛事效应多元化,让世界各地的跑者朋友,来得更早,走得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