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国际“走出去”,看上海 农业如何布局全球产业链?

28.03.2018  21:30


今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选址上海,届时,包括食品及农产品在内的、来自世界各国最富特色的优质产品将在这个国际舞台大放异彩。博览会期间,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光明食品集团也将以“开放、共享”的理念,与海内外同行共话“一带一路”食品及农产品发展趋势。

对外合作是上海都市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上海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持续开展境外农业投资,态势良好,增速迅猛。据统计,2016年,上海当年对外农业投资流量为7.26亿美元,历年累计对外农业投资存量为26.65亿美元,流量与存量按省份排名,均为全国第一。

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谋划战略重点及关键举措,扩大开放是关键的一步。为此,上海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动农业对外合作,通过引进资金和科技,输出资金和技术,在农业利用外资、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外投资合作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农业全球产业链国际化格局。

早在1995年,中国就有了农业“走出去”的提法。2007年,中央1号文件正式把农业“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来。对于上海而言,“对标国际,先行先试”一直是农业对外合作的指导思想。近年来,上海利用自贸试验区平台,主动谋划布局农业“走出去”,加速国内外农业资源要素流动,参与农业产业国际竞争,拓展了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

跨国企业:上海农业走向全球的承载主体

和“走出去”战略,采用“产业加金融、投资加并购、海外资源对接国内市场”发展模式,通过全产业链的运营,打造“国内+海外”的产业平台,深耕海外农业资源,已经在澳洲、南美洲、东南亚多个国家布局整合农业资源,对接国内消费升级,力争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布局巴西粮食产业,专注致力于创建“中巴农业合作示范基地”是现阶段大康农业的重点产业之一。在成功收购了巴西Fiagril公司57.57%的股权和Belagricola公司53.99%的股权后,通过两家公司之间横向整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大康农业目前在巴西的粮食获取总量可达到近700万吨,约占巴西粮食采购市场的4.7%。下一步,大康将继续寻找优质的粮食资源,力争通过5年左右在巴西获得2000—3000万吨的大豆总量,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粮食定价权的国际大粮商。

无独有偶,另一家房地产企业“中房置业集团”在农业对外投资上也亮点频频。2016年,中房置业集团一路过关斩将,在历经了20个月的努力之后,成功收购了被誉为澳大利亚国宝级的农牧公司——基德曼项目。基德曼公司拥有的地产,遍及南澳、西澳、北领地和昆士兰州,所有牧场合计总面积101,411平方公里(约占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的1.6%)。基德曼长期拥有并管理着年平均数量为185000头打了烙印的牛,每年生产大约151000吨胴体牛肉。基德曼公司的牛肉产品深受澳大利亚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欢迎,享有高产出高质量的美誉。其实,在基德曼项目收购之前,中房置业已在澳洲拥有14000平方公里农牧地。如今,中房置业拥有、控制和影响澳洲逾14万平方公里的农牧场,占全澳洲农牧地面积的3.63%,未来,将对维护中国农产品储备和食品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海外并购、产业外扩、购买土地种养殖等是上海农业企业“走出去”的几大主要模式。对外合作始于战略需要,难在战略把控。在跨国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用包容的心态和姿态去求同存异,理解、接纳不同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应在战略上把握住话语权,把收购的企业纳入到整体战略管控体系当中。

在上海,作为提升农业全球竞争力、资源配置力、市场控制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主体,以光明集团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跨国民营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投资与收购中注重协同,坚持用“全球一盘棋”战略布局对外开放新格局。

海外并购贯通食品全产业链

光明集团的国际化相对国内企业来说起步较早,是上海第一家在境外发行投资级国际债券评级的公司,投资产业主要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投资国集中在欧亚以及澳洲等发达国家。2010年11月,光明乳业并购了新西兰新莱特,这也是中国乳业史上第一次海外并购。此后的六年间,光明集团陆续并购了澳大利亚领先的品牌食品分销商公司玛纳森公司、英国早餐麦片的领先企业维多麦公司、法国品牌葡萄酒经销商DIVA波尔多公司、意大利橄榄油领先企业Salov公司、香港万安公司、以色列最大的乳品企业特鲁瓦公司、西班牙米盖尔公司等。

资源、品牌、网络乃核心要件。”记者了解到,多年的海外并购后,光明集团现已初步形成了三大区域的国际化布局,即欧洲、澳新、东南亚三大区域,覆盖的国家及地区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以色列、西班牙及香港等。在实施海外并购过程当中,光明集团在借助国际资本多渠道筹措资金,控制融资成本,降低并购风险方面颇有亮点,海外并购涵盖了包括第一产业的农业,第二产业的食品制造业,还包括第三产业的连锁商贸业,以此来贯通“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全产业链。

产业外扩产品回国

发展远洋渔业跨国经营三十多年的上海水产集团,当之无愧为国内水产行业“走出去”的排头兵。近年来,水产集团不断转型,根据“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直接在渔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建厂组成船队进行海水产捕捞、海水产加工和销售。这种投资模式既可解决当地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也能落实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丰富国内渔业经济市场,还可扩大集团远洋渔业船队规模,实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目标。

“‘产业外扩、产品回国’是我们的战略方向。”据水产集团董事长濮韶华介绍,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全球渔业资源,水产集团注重资本运作和整体并购,利用现有资源,优化产业链延伸,调整产业结构;从产品角度考量,水产集团主动调整装备,充分考虑产品与市场的结合度,从而提升产品整体价值,让产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能逐渐适应中国市场。2014年,水产集团全资收购西班牙在阿根廷的阿特玛渔业公司,2015年,阿特玛生产了2800吨阿根廷红虾,在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同时,也有部分产品全部回国销售,成为本市中高端水产品消费的新亮点。2016年6月,上海水产集团又以6100万欧元全资收购了西班牙有150年历史的ALBO食品公司,通过本次收购,水产集团取得了具有百年历史的“ALBO”品牌,在水产品罐头食品生产和销售行业,市场占有率位居西班牙国内前三。

另一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上海水产集团各种优质海产品回国销售量从2011年的1.5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7.2万吨,年均递增50%以上。通过直营店、电子商务销售和已有品牌优势,水产集团不断给国内市民带来更多优质的深海无污染水产品,如金枪鱼、章鱼、西非墨鱼、牡丹虾、阿根廷红虾、南极磷虾等,以满足国内人民对高档水产品的需求,促使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发挥作用,维护国家农产品储备

在在资源国直接购买土地或农场并进行农业种植或养殖,已成为上海民营房地产企业开拓市场,走向世界的一种新的投资模式。近年来,房地产开发企业上海鹏欣集团下属的大康农业积极响应并践行国家“一带一路

科技引领:都市农业对外合作的核心要件

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境内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两区”建设,支持开展了一系列多双边农业科技合作,联合研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等。以“三大科创中心”为代表的“农业科技排头兵”,通过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推进高新农业科技研究、应用和科技转化,进一步为农业科研院所和技术人员参与国际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创造条件,不断提升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层级和水平,共同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共同体。

科创平台,建立利益共同体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为沿海开放最早的农业科学院之一,历来重视国际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本市加快推进自贸区、科创中心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的总体要求,市农科院已与二十多个国家(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其下属的上海都市绿色有限公司在智能化温室设施设备装备方面科技实力雄厚。近年来,都市绿色公司投资建设了占地220亩的崇明农业示范基地研发平台,已建设完成2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温室,配备了铝合金节能天沟玻璃温室、大跨度温室、全开型温室、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和含水层储能、短期储能技术、高压钠灯和LED人工补光、省力化苗床物流系统、吊挂栽培系统、潮汐灌溉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和装备,是构建设施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引领中国温室发展方向。都市绿色公司的相关产品和技术推广遍布坦桑尼亚、韩国、巴西、越南、玻利维亚等国。

2016年8月24日,地处上海自贸区的浦东孙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成立。通过智力全球引进、科技保税研发、成果跨境转化、产品自由贸易,孙桥科创中心将致力于打造成为上海建成农业重大原创技术的策源地和农业新兴产业的摇篮。我国设施蔬菜育种条件相对落后,约70%—80%的蔬菜种子市场被美国孟山都、荷兰瑞克斯旺等公司长期占领,年进口种子几十亿美元。为此,孙桥联手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亚洲第一、中国唯一的高通量植物基因型—表型育种服务平台。该平台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集成Scanalyzer、Nexar等先进育种设备2000多万元,已开展黄瓜、番茄、白菜、菠菜、玉米等育种材料分子标记、表型筛选等育种服务,推动了上海育种产业发展。

近年来,进口农产品由于品质好、品种多得到上海市民青睐,然而进口食品安全事故多次发生也引起市民担忧。为此,孙桥建设了进出口农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提高检测效率缩短货架期,也保障了进出口农产品安全。目前,该平台具有国际互认CNAS检测资质、可检测参数1200余项,检测服务3000次/年,推进上海市农产品进出口便利化,把好进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国门关,成为国家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一带一路”沿线的“上海灌溉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嫁接”国外先进农业科技的同时,上海不忘对他国施以援手。对于灌溉企业而言,走出国门主要依靠自身的外贸业务;对于灌溉行业而言,走向世界更需要国际领先的技术和综合竞争力。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其中不乏农业国家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国家,因此农业项目便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最易率先实施的项目。为沿线国家农业领域间的合作配套高效灌溉系统服务,成了灌溉企业走出国门、灌溉行业走向世界的绝佳机会。2017年7月7日,上海华维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凭借成套高品质的产品体系和优秀的系统性服务能力成功中标埃及现代设施农业项目中的智慧灌溉设备供应标段,该项目由国机重工集团总承包,总投资近30亿人民币合同总金额1.38亿人民币,涉及数万亩温室内的全套智慧灌溉系统。届时,在埃及茫茫的沙漠中,将会建起一座座温室大棚,孕育出青菜、辣椒等农作物,实现当地居民吃到便宜又新鲜的蔬菜的愿望。据了解,该项目属埃及重要民生项目,在中埃“一带一路”大合作背景下,对于推动上海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走进埃非、推动中国智慧灌溉和现代农业装备走向世界具有深远意义。

顶层设计:为农业对外合作“保驾护航

农业“走出去”是上海农业对外合作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也是提升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层级的引擎和动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制定了《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自2014年至今,在本市农业“走出去”发展重要阶段和关键节点,多位市领导或参与促进或批示了农业对外合作工作,市委农办、市农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自上而下推动了机制建设和体制创新,确保了本市农业走出去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2017年8月,市农委召开本市农业对外合作工作联席会议筹备工作会,就《上海农业对外合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征求意见稿)征求了市发改委等其他23家成员单位的意见。当年10月,市领导已批复同意正式建立本市农业对外合作联席会议。至此,上海农业对外合作系统横向联动(农委与其他部门)、纵向协作(农委系统内)机制初步建成。

区级层面: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

为推进农业“走出去”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上海各涉农区农业主管部门结合实际,鼓励和引导辖区内农业优势企业积极“走出去”,或独立或抱团赴境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投资合作,形成重点项目建设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7年7月,上海市宣布建立全球卓越城市战略新的优先发展计划,市委、市政府也已明确在崇明区建设世界级生态岛。作为上海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高地的崇明区,正积极争取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上海农业走出去打造国际平台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拓展上海农业的国际发展空间。据悉,2017年10月以来,崇明区通过战略合作方——同济大学的牵线,与联合国下属国际粮农组织多次对口联系合作事宜,市农委对该合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农业部国际合作司高度认可该合作思路,认为该合作应该成为农业部和上海市开展部市合作的重要内容,并拟将该项工作作为农业部今年的亮点工作加以推进。

2018年2月,农业部国际合作司与上海金山区签订了《关于共同推进金山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的框架协议》,为金山农业走出去引进来搭建了优质高端平台。近年来,金山区瞄准国内国际一流标准,积极打造中外农业合作交流的示范窗口,全面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合作“两区”创建。目前,金山已先后与美国等多个国家农业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合作,主办或承办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际研讨会、第11次中泰农业合作联合工作组会、中国—以色列国家农业培训中心组织的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等,通过多层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大力提升了金山都市现代农业影响力。下一步,金山区将全力实施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和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创建工作,充分发挥上海农业对外合作交流桥头堡的作用。

市级层面:

联手“组合拳”强化保障支持

过去所谓的‘走出去’,就是到国外去买地投资。现在,我们不只是要靠进口来补缺口,还得向其他国家输出国内的优势生产技术,帮着别的国家提高产量。所以‘走出去’更精准的叫法应该是‘全球农业战略’,长期以来,上海始终坚持‘对标国际’的理念。”市农委经济商务处处长王德弟表示,不能单纯地“走出去”,只有从田间地头,到生产加工,再到进出口的各个环节,做好全产业链的规划,才能从源头上把握农产品定价的话语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多年来,上海农业“走出去”并非坦途,除了面临东道国政治不稳定,信息和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等困难外,部分国家也对中国“买地”的举动产生担忧。特别是收购当地一些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的时候或是一些涉及收购目标国农业用地的项目,中房置业的基德曼项目就是一个典型。资金问题也是阻碍企业继续发展的“拦路虎”,尤其涉及到大型海外投资项目,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亟需更多的资金以及更灵活的融资渠道。从人才队伍储备的角度来看,像华维灌溉、大康农业等跨国企业亟需一批熟悉国际涉农产业、国际市场运作规则,国际财务和税务、国际金融、国外法律等方面的综合性人才,目前,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空缺依然很大。随着投资并购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地区跨度日益扩大,在并购后整合的过程中,国内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当地管理模式存在文化和地区的差异。

当前,“上海农业对外合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设立可谓一场“及时雨”,通过各职能部门联手“组合拳”,建立健全本系统农业对外合作工作联系和横向联动机制,共同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调度并持续推进本市农业“走出去”储备库重点项目,协调解决农业“走出去”中遇到的问题。

记者获悉,未来,上海在全力加大项目推进的同时,注重优化服务环境和保障支持,多渠道多层次提升服务效能,提高“软实力”,确保项目推得出落得下。由此及彼全面覆盖,在创新对外合作方式、加大财政支持、强化金融支持、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对外交流合作、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在“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流动中,为上海农业对外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记者 欧阳蕾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