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输送研讨会举办

23.11.2018  11:32

11月21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上海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承办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输送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国定路校区行政大楼一楼116报告厅举办。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同志,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教授,上海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研究院院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研究员,以及各国际组织专家学者与相关主管领导、来自上海财经大学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代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的学生代表出席研讨会。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上海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少华教授主持开幕式,许涛同志和杨剑研究员分别致开幕辞。许涛同志首先代表上海财经大学热烈欢迎与会嘉宾,并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他特别指出国际化发展之路是上海财经大学的重要特色,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输送至关重要。杨剑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设立上海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和初衷,强调中国是国际事务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人不能缺席国际舞台,在座的各位,或代表中国参与国际谈判、或参与到国际组织的管理,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家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张宁同志和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姚玲珍教授分别做主旨报告。张宁副秘书长介绍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近些年资助出国留学和访学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资助去国际组织工作实习项目时,以选派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习项目为例,指出留学基金委国际组织实习选派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和良好评价;接下来,国家留学基金委将继续扩大国际组织实习选派项目的资助范围和放宽申请的时间,并支持高校拓展新的派出渠道,以鼓励和支持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输送。姚玲珍教授介绍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上海财经大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即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实施“1234”培养模式,通过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搭建三大培养平台、实施“三导师”制、构建全程质量保障机制等措施,顶层设计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成建制培养具备知识、能力和素养的高端财经类国际组织人才;如今,留学生全英文研究生项目多名毕业生已在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就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基地班项目先后进行了三次拓展,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知识结构,并获得了中央部委的积极肯定。

研讨会围绕“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发展趋势”,“国际组织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组织人才素质、能力与要求”,“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选拔与输送”等四个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分别由杨剑研究员和上海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叶青副研究员主持。

外交部北极事务特别代表高风大使和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教授分别以“国际组织人才能力的培养”和“国际法院和法庭的新发展:关于亚洲的思考”为题进行了发言。高风大使结合其自身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秘书处工作的经历,寄语同学们要有全球视野、要加强英文写作训练,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国际化人才。高之国法官介绍了其在国际海洋法法庭工作的经历,指出中国人参与国际组织事务的迫切性,并向老师同学们介绍了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多个资助实习和培训的项目;他还建议中国政府可以多设立和搭建相关国际组织平台,以加强亚洲地区国家培养与输送国际组织人才。

前亚信秘书处执行主任宫建伟大使,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委员吕文正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特聘教授、原中国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原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理事张为国教授分别以“从亚信工作实践看区域合作组织及其人才需求”,“我在大陆架界限委员会21年”,“由本人任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十年理事谈高校应如何培养未来国际组织专家”为题进行了发言。宫建伟大使分享了亚信峰会的情况和他在其中工作的感悟,之后通过阐明亚信峰会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在人才运用上的不同,指出语言学习对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吕文正教授分享了他在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工作的21年经历,介绍了他参与的诸多大陆架界限划定案例中所存在的法律、话语权斗争现象,并以亲身经历鼓励青年学子如何有理有节的维护国际法治。张为国教授以简单介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切入点,强调了中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地位和影响,并提出他对高校怎么样培养高素质国际组织人才的建议,指出复合型国际组织人才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精的相关知识、广泛的社会知识、高尚的为人品质、高超的谈判与决策能力、娴熟的国际交往或攻心能力。

外交部前驻摩洛哥大使孙树忠,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高级官员梁国勇,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唐建业分别以“国际组织人才的素养和能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输送:现状分析和战略思考”,“关于行业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思考”为题进行了发言。孙树忠大使在简单介绍其经历之后,指出中国缺乏国际组织人才,国际组织和地区多边组织扩大和发展不足,提出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除了强调能力之外,还需要加强谈判能力、世界能力、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梁国勇同志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组织里面代表性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中国应该搭建新的国际机构、加强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加强供给和需求的对接,进一步提高教育培养体制的有效性。唐建业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他随同外交部条法司参加南极、北极渔业方面谈判工作情况,籍此从行业的角度看国际组织的人才培养和输送,指出实际上国际组织需要中国人,尤其是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于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居署实习生杨雪晴,联合国总部新闻部非政府组织执委会实习生张昕怡,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实习生方曦东分别以“联合国教科文南部非洲区域办公室实习经历分享”,“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球治理人才—联合 国总部实习经验分享”,“人有多大能力,就应该承担多重的责任”为题进行了发言。杨雪晴分享了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南部非洲区域办公室实习经历,尤其介绍了国际文书写作和组织会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张昕怡结合她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实习的见闻,体悟指出国际视野的重要性。方曦东作为上海财经大学第一届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的学生,分享了她到国际组织实习的申请流程,并鼓励学弟学妹们积极到国际组织工作。

郑少华教授和杨剑研究员分别致闭幕辞。郑少华教授总结了本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并感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上海财经大学,以及会务团队的精心安排。杨剑研究员以感谢、约定、希望作为总结:感谢与会师生和专家领导到上海来聚焦讨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素质和诉求的问题;约定各位专家外交家能够继续为学生开设讲座,促进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希望青年学生未来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一个精彩的、不同凡响的人生。

    (供稿:邢望望 供图:段海娇 编审:任斌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