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通过教育部立项建设论证

22.12.2015  10:15
      12月15日,教育部“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论证会在同济大学召开。论证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杨永斌院士、中国工程院王红阳院士、中国科学院陈云敏院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袁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惠组成。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高润生、综合处处长李楠,同济大学校长裴钢、常务副校长陈以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Khalid Mosalam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Ashraf EI Damatty教授及我校财务处、人事处、研究生院、外事办、学科办、科研院和土木学院负责人等出席了论证会。会议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高校科技产业处处长贾一伟主持。
      裴钢代表学校对教育部科技司和与会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学校正处在通过改革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阶段,国际合作是一个重要途径,教育部启动建设的国际联合实验室意义重大。学校将继续全力支持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将实验室建设成为支撑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高地。
      实验室中方主任顾祥林教授汇报了联合实验室建设的实施情况、学科和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和考核、资源整合与共享、国内外交流、规划与目标等。Khalid Mosalam教授代表国际合作方介绍了同济大学和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合作情况。
      论证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考察了实验室的硬件条件、环境氛围和运行秩序等,并对实验室的研究目标、研究方向、跨学科组织、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等提出质询和建议。专家组认为实验室实力雄厚、国际合作基础扎实,承担了一大批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标志性成果;在国际学术研究、国际化人才队伍、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高效的国际化管理与合作机制;未来三年建设规划目标明确、措施有效,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能够实现预期目标,一致同意通过立项建设论证。
      高润生在总结发言中认为:联合实验室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重要支撑,是开放创新的特区,是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的先导。他指出,依托联合实验室形成引领性的发展模式对同济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同济要抓住机遇,对接世界一流和国家需求,实现引领性的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他还建议,实验室应当将“环境一流”加入到“五个一流”的目标中,建设一流的软硬件环境,在实现世界一流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陈以一感谢评审专家组、教育部对联合实验室的肯定和建议。他表示,获得认定是新阶段的起点,联合实验室要在这个起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机制、做实工作,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依托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联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意大利欧洲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等共同成立。实验室将围绕地震灾害这一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致力于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地震工程学科,联合开展国际前沿的重大抗震科学问题研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且勇于创新的科学家及高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并探索建立国际化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