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决定黄金周长假难取消 "看不起""挤怕了"等难题仍待解

08.10.2014  17:06

  东方网10月8日消息:“中国的国情和观念与西方不同。如果领导不休或公职机关不休,承担工作任务的人往往宁可放弃休假也会坚持工作。”回忆起中国放长假的决策始末,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说。

  国庆黄金周走到第15年,“景点看不起”、“出门挤怕了”、“垃圾随手丢”等诸多问题仍被各方吐槽,但多个热门景区客流量“意外”下滑等新变化正悄然发生,折射着社会进步,也值得反思“黄金周”未来何去何从。

  作为亲自参与黄金周制度设计的高级官员,张国宝说:“中国家庭往往还是双职工,有一方工作走不开就不能成行,而都凑在一起休假往往很难。

   出境游分流国内游

  这个黄金周期间,国内各大景点依旧人潮如织,但在多个热门景区却“意外”地出现游客人数明显下滑。

  热门景区九寨沟国庆节当天的游客量同比下降四成,黄山、五台山、峨眉山等景区的热度也有明显下降。至10月5日,海南13家景区抽样调查显示,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同比下降4%,门票收入514万元,同比下降超过三成。

  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长假前四天,全国纳入监测的124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2061.25万人次,同比增加1.25%,与往年相比增幅大幅放缓;累计门票收入106884.7万元,同比下降4.75%。10月1日至7日,全国纳入监测的124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3169.2万人次,同比增长3.8%;门票收入16.04亿元,同比下降2.43%。

  旅游专家告诉记者,这与游客更加理性、错峰出游及门票涨价等因素相关,也因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游客选择范围增大、更追求旅游舒适度。

  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也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有4.8亿人次出行,比去年增加13%;但旅游市场的热点日渐分化:国内游遭遇出境游冲击,知名景点游被冷门景区和乡村生态游分流。

  据上海浦东机场口岸介绍,国庆期间出入境旅客“高位运行”,前3天出入境客流日均在7万人次。部分主要旅行社介绍,除中国港澳台、日本、韩国、泰国等传统热点目的地,欧洲、北美、中东等地出现较快增长。

  另一方面,国内5A级景区门票普遍涨价迈入“百元时代”,让不少网民直呼“大好河山越来越看不起”。一项超过1000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认为中国景区门票“太贵了,门票支出已严重影响旅游热情”的网友高达89.2%。

   门票涨价引报复性消费

  记者在黄金周期间调查发现,“中国式门票”屡屡涨价,同时也带来了居民旅游心理的异化——“报复性消费”,即报复景区“只管收费、不管服务”。而这也是中国景区普遍存在的乱丢垃圾、“戏弄”雕塑、攀折花枝等众多不文明现象的原因之一。就在这个国庆黄金周,一些传统热门景区的负面消息频现。面对网民花100多元看几块石头“不太值得”的说法,海南天涯海角景区回应“巨石都有历史”;有关部门微博回应五台山400元一盘台蘑炖小鸡“买不起别点”遭网民质疑。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谢朝武等专家认为,这是近年国内景点门票上行、服务达不到更高质量的写照。

  虽然众多难题仍然待解,但一些景点还是为如何与游客共处树立了榜样。比如杭州西湖,因多年坚持不收门票被网友称为“业界良心”,三峡大坝、济南大明湖等景区也在这个黄金周免费对游人开放。其中,三峡大坝在长假第二天就迎来送往4万人次,达到历史最高值。

  专家告诉新华社记者,景区敢于“免费”,是摆脱“门票依赖”、让利于民的决心,但在客流激增下保障景区服务质量,将成为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试金石。

   假日改革趋向分散休假

  1999年国庆节,中国出台了黄金周长假制度。15年后,随着又一个国庆节长假在“怎么放假好”的讨论声中结束,公共假日和带薪休假如何搭配再成焦点话题。

  “旅游有两个条件:经济条件、时间条件。有钱还要有闲。”携程旅游事业部营销总监戴宇说,但如果把“”集中,就会出现路上堵塞、景区人山人海的局面,而且淡季旺季分明,难以达到旅游满意度和效益最大化。

  “我们的同事和身边的人,大都在票价低、游人少、舒适度高的季节,去张家界或九寨沟!”来自宁夏青铜峡的张锐说,在宁夏、新疆、西藏、广西等民族地区,由于开斋节、古尔邦节、藏历新年等民族传统节日放长假,因此不会非要在五一、国庆等假日扎堆出游。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的注意。

  “重家庭、举家出游是东亚传统。国务院提出高校可以调整寒、暑假,中小学可以放春假,就是考虑到带薪休年假落实离不开国情。普通工人、民工、市民离不开公共假日,这是国情。”国旅总社副总裁胡志敏说。

  “带薪休假的好处是休闲时间的分散性。对于更多依靠公共假日的普通劳动者来说,公共假日的改革方向应当是分散性。”旅游业分析师韩聪对记者说,东北地区的景区旺季在夏季、出游旺季在冬季;而华东、华南地区恰恰相反。如果按一个模式放假,只能形成供方、需方的错位。

  最近几年,中央政府和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明确提出鼓励地方在总的公共假日天数不增加的情况下,探索更灵活的放假方式。国务院近日公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中小学放春假。

  美国的学校3月中旬左右放春假,假期10天。日本学校假期一般为每年3次,春假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般不到两周。俄罗斯学校每到三四月份会放10天春假。

  中国一些省市开始根据当地情况试点“春假”。北京的中学2013年3月29日放一天春假,与30日、31日两天周末形成一个小长假。教育部表示,2015年6月底前要出台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