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小鲜肉”玩转国庆档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04.10.2016  09:34

  据《劳动报》报道,国庆黄金周来了,辛苦打拼了大半年的上班族,终于盼到了一个长假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国庆去哪儿?逛街、看电影、外出旅游、朋友聚会……不过,在一些80、90后上海小囡的印象里,记忆中的国庆游园会、阅兵礼、走亲访友,也别有一番滋味。在这个长假期间,让我们跟随着记者采访的脚步,来看一下职场“小鲜肉”的国庆生活。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戴晓敏,1984年出生,就职于上海职工国际旅行社,她父母那辈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以前尚无“国庆旅游”概念,而她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国庆记忆就是跟爸妈坐绿皮车去杭州玩。今年的国庆,戴晓敏理智地决定不去凑热闹,带娃在“魔都”微旅游。

  在商家眼中,国庆黄金周充满了“把银子赚满盆”的商机,而大众更把它当作是如金子般珍贵的出行好时节。

  想当年国庆节放假七天的消息一出来便举世瞩目,让多少有大小礼拜制工作经历的爸妈,瞬间产生了似一夜暴富的莫名兴奋。现在在上海职工国际旅行社上班的戴晓敏,十年前刚毕业进入旅游界圈子,虽未经历十多年前黄金周开始带动的行业热潮,但也听领导老罗说过那时旅行社生意的红火程度———大家积压着的一颗颗想要出游的骚动的心,终于得到了满足。曾经年少的小戴牵着爸妈的手乘绿皮火车到杭州游玩,在好些年前加周末总共只有三天的国庆档里,“车厢空悠悠的,不像现在节日里满座。”后来在职场上度过的多个国庆,戴晓敏心惊的是实在旺的人气。“有年十一带团去雁荡山,坐的大巴堵在路上,身为导游的我只好带大家下车,一步步走向雁荡山。”她这才知道,别人嘴里“不是在景区哭,就是在家里笑”的戏谑段子多真实了。从此以后,对于国庆日或后一天最人满的时候带团,戴晓敏拒绝得干脆。

  日久的经验告诉戴晓敏,即便出游也要迂回地避开人群,比如到了十月四日或五日再出发,还有不去热门风景地“轧闹猛”,“只接受比平日价格涨幅不多的周边游。”戴晓敏说,不久前的中秋假期她就用上一天公休带娃去了越南。而当别人挤热闹出门时,她可以冷静自持不羡慕地在家待着。“外国人觉得出了家门就是旅游,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戴晓敏放宽心,自诩和孩子不出“魔都”,到星期八小镇或自然博物馆一游也是微旅行。

  采访间隙,戴晓敏还忙着回答来旅社问询的客户老伯,“你想国庆后去张家界,我们有些路线。”戴晓敏告诉记者,来他们这儿报团的退休人士居多,“他们聪明哦,现在已经看准了节后的旅游档期,讲究的是实惠与美好的用户体验。”好比对于开完G20大会的杭州,趁十一之前,大妈团就去见识过了。

  不过,对于一些平常忙得身体被掏空的年轻辈而言,自然不会放弃国庆档,国内太闹忙,那么搭前搭后算日子请公休拼出一个超长假期逛到国外去,即便费用比往常贵了点,但在异国他乡的游人相对少些。“前天我接到跟团的电话,三个男孩在国庆的前两天飞泰国,价格多了一千多元。

  如今,旅游早已不是什么奢侈消费,它成了普通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大家可以底气足地高喊说走就走。二十年前戴晓敏听亲戚说泰国游玩一趟要一万元,现在即便是在旅费看涨的十一档期,一半的钱足够。之前是道听途说,但后来身为业内人士的她,也亲自见证了那些原来无敌寂寞的高价游一路下跌,比如台湾游最初万元打底,之后降到五千、三千。“用一句歌词来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不知道,但去‘远方’,以后会越来越便宜。”那么,不论是国庆还是平时,何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璀璨夜空澎湃着年轻的心

  李仕婧,1991年出生,家住普陀区,国企文员。曾经,去世纪公园看烟花是她60后爸妈和自己每年国庆节的保留节目。今年,随着上海旅游节的启动,以及各类国庆游园活动的日益丰富,也让她有了更多国庆游玩的新选择。

  每到国庆节,中心城区如同融入灯海:东方明珠“”起艺术灯光展,中心城区主要街道的景观灯光纷纷绽放光明。在浦江对岸的世纪公园里,国际音乐烟花节绚丽上演。绚丽的烟火,如同一袭华美的长袍,将整座上海打扮得流光溢彩。

  曾经,国庆的烟火,世纪公园拥挤的人潮,是上海小囡的集体回忆。在一家国企担任文员的90后上海姑娘李仕婧,仍然对这一切记忆犹新。“去世纪公园看烟花,是我们家国庆节的‘保留节目’。那个时候,我母亲单位会发烟花节的联票。特别是2003年的那次烟花节,尤其让我印象深刻。

  “我记得那时候烟花燃放是7点半开始,我们6点钟就到世纪公园了。当时现场人真的很多。”李仕婧回忆说,“人多再加上天黑,我妈生怕我走散了,由始至终都紧紧地拉着我。”对于每一个上海人来说,每年在国庆期间举办的上海国际音乐烟花节,更像是一次隆重的节日庆典。“在那个时候,国庆前夕关于烟花节的宣传就已经铺天盖地了。不论是电台的广播、电视的新闻,还是街头巷尾的议论都是关于烟火节的。

  在李仕婧看来,烟花节还有着一层特殊意味。“其实对我来说,烟花节更像是一次朋友聚会。因为门票是母亲单位统一发放的,所以每次去看演出都会碰到很多以前相熟的小伙伴。听着优美的古典乐,看着绚烂的烟花,和小伙伴们一起说说笑笑,这才是最大的乐趣!

  除了烟花节,最让上海“小囡们”心心念念的,还有那些别具一格的国庆游园会。根据上海旧档案显示,早在上世纪50年代,闸北公园、复兴公园、中山公园等都在国庆期间举办过游园会。在1959年举办的国庆活动中,市级层面更是组织了2万人为骨干的群众大联欢。现年61岁的上海邮电经济研究会秘书长杨锡高回忆过去游园会的情形:“当年的国庆节大街小巷遍布的是彩色灯泡。小孩们最开心的就是去逛园会,可以买到那些手工做的麦芽糖和芝麻糖。

  如今,传统的游园会早已被上海旅游节所取代。今年9月10日,2016年上海旅游节在淮海路拉开帷幕。来自19个国家与地区的25辆花车与31支表演方队,令淮海路再一次灯光璀璨。旅游节期间,全市的60家景点(区)都参与门票半价惠民活动,包括野生动物园、东方明珠在内的主要景点均实行半价优惠,而迪士尼、欢乐谷、锦江乐园等游玩景点,在国庆期间也都安排了特别活动。

  “今年我们家商议着趁着旅游节的机会,再把上海市内的各个景点好好地玩一遍。”李仕婧笑着说,“虽然今年世纪公园的烟花节取消有些可惜,但是现在上海发展得这么好,好吃好玩的地方也多,不愁没地方去。

  在这“买买买”的日子里

  孙青,1989年出生,就职于开心麻花剧团,小时候的国庆对她而言是宅在家里看小荧屏的电视,现在她选择到电影院观看大片。

  七天悠长假期来了,买买买的消费时光也随之而来。比如秋款上市与满两百减一百的打折季开始,又比如影视大佬直接把国庆节封为能与贺岁档、暑期档并驾的十一黄金档。

  比起拿手机看视频,在话剧社工作的孙青更享受于端坐在电影院里观看大荧屏,同时一边喝着可乐吃着爆米花,就像英雄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一样,都是标配。去年国庆节期间,她看了《夏洛特烦恼》,为该电影近六亿的国庆票房出了一份子贡献。“我原打算看冯导演的拿奖片子《我不是潘金莲》,可惜它改期了。”对于另一部未映先火的电影《爵迹》,孙青觉得粉丝剧就该由粉丝撑场面,没这情怀的她不想凑热闹。

  在孙青印象中,以前电影国庆档存在感低,与一般周末没大区别,后来一部赶在十一前上映的《画皮》在节日几天里成就了破亿的商业价值,于是这十月头的一周从干瘪瘦肉一下变成院线和制片方视野里可以榨得出油的肥肉一块。“我记得明星云集的大片《建国大业》也是在节前的档口推出,因为又是主旋律献礼片,选的日子天衣无缝。

  在二十一世纪头几年,身为小小学生党的孙青只知道过年看贺岁片,虽然都是节日里在电视机上回顾往年佳作,没能正儿八经坐在电影院感受那些新片的声光电效果。“因为那时的电影票价贵呀,那时的五六十元完全抵得上一两个月零花钱。一般爸妈单位难得发票子或者学校组织活动,才会当一回真正的看电影观众。”国庆假日在影院过的习惯更是没养成过,直到团购时代的到来。“当物美价廉时,电影院热闹起来。

  在日渐成熟的你有片子我有钱的电影买卖市场里,国庆节里的大众消费终于向着周围黑漆漆屏幕亮闪闪的地方去了。

  孙青假日消费里原来还有一项,逛商店下手置办打折商品。她一直把国庆档与满多少减多少的商场打折季连在一起看。“家里柜子里好些秋款的衣服是在那七天里买的,然后穿着新行头去上学或上班。”但近两年,她出手放缓,除了必需品或是特别喜欢的,对其他省着钱花,因为再过一个月,她会热情迎来狂欢购物日子———淘宝“双十一”。商店仍然是要去兜转的,不过孙青说有一半是为了看样子然后上网搜寻更便宜的货。

  年纪见长,时光在转,过去的流行风尚不巧就会成为时代的后进生,当年那些不冒尖的倒是熬出了头,回想结束,80后的孙青又说着一些青年老成的感慨。

   从走亲访友到指尖上的问候

  于骏杰,1990年出生,家住金桥镇,上理工附小的老师。以前,由于工作忙,父母都会选择国庆等节假日拎上大包小包去走亲访友。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微信群问候以及红包游戏,成了他新的过节活动之一。

  “嘟嘟嘟———”从早上开始,于骏杰的手机就一直没有停过。“我的这些微信群,每到国庆节就热闹得很。”他边笑着说,边迫不及待地点开不断更新的群消息。在他的手机微信界面上,最上方闪动的信息都是来自家人群和同学群。“亲戚朋友们都想趁这个时候出来聚聚。这不,一聊起来就收不住了。

  于骏杰,是就职于上理工附小的90后教师。每天同孩子们在一起的他,也比其他同龄人更多了一份童心。对于国庆节,他有着自己的特殊记忆。“我印象最深的是1999年的那次国庆节。”他说,那一年为庆祝新中国50华诞,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特别是10月1日上午,我们全家都满怀期待地守在电视前看天安门前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的现场直播。”于骏杰回忆道,“当时看阅兵式的那种兴奋和自豪感至今难忘。如今,每次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军人整齐的方阵出现时,内心都会激动不已。

  除了国庆阅兵盛典之外,最让小于老师感到兴奋的国庆节活动,莫过于去亲戚家串门了。“我还记得小时候,每逢国庆假期都会跟着父母去长辈家里串门。不过当时要想去一趟市区串门并不容易,在现在来看,不亚于一次近郊游了。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上海,城市交通仍处于发展期,尤其是浦江两岸的交通建设尚不完备。对于今天上海人已经习以为常的地铁,在当时除了已经正式通车的1号线之外,2号线也仅刚刚完成试运营。

  “以前我们家住在浦东金桥镇的东陆新村,那时候别说没有地铁6号线了,就算附近的公交车都不多。”小于老师回忆说,当时的金桥镇会有两个分别挂有“公司”、“商会”牌子的定班车,每天早上6点到7点发车,开到杨浦大桥附近的德平路。到了德平路附近,去市区的公交车就多了。“要是错过7点的班车那就没法去市区啦。所以每次国庆去市区拜访长辈,我们家都会在前一天做好充分准备,就像要去远足一样。

  十几年过去,原本只有农田和鱼塘、集装箱堆场的金桥镇,如今已经建起了现代化小区和商业广场。小于老师也从原本的老公房,搬进了商品公寓。轨道交通12号线和6号线从金桥镇周边飞驰而过。现在从金桥镇坐地铁到人民广场,只需要花半个小时。

  “上海这些年变化真的很大。不仅是交通方便了,通信也更方便了。”小于老师笑着说,“现在亲朋好友们都建立起了微信群、QQ群,逢年过节都会发个红包互相问候一下。即使远在国外,也能随时随地联络感情。虽然国庆节走动比以前少了,但是亲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了。

  采访手记通过采访多位80、90后职工今天的国庆生活,再由他们口述回忆引出自己儿时以及父母辈那会儿的国庆情景,记者愈发深切地感受到了今昔变化之大:曾经的节日走亲访友串门少了,微信发红包指尖上的问候多了;记忆中的游园会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旅游节、短途游、长线游甚至出境游;国庆烟花节划过的天际之美不见了,如今的上海却变得更加灯火璀璨……不变的国庆,变化的过节方式,这变化,透露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好,更透露着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